文‘/意见Δ领袖–专栏作家 李庚南
刚ϑ刚过去的一周,再迟钝的嗅觉也应嗅到了货币“战场”的∏硝烟。人民币资产领域股、债、汇正ⓞ面临美西方暴力加息的正面冲击,其中尤以汇市、股市为烈。
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除周三在央行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参数、美联储年底或放缓加息速度等信号下大涨千点外,全周总体延续下行态势;而汇率市场的波动,最√直观的表现是A股市场的“油盐不进”。明明上周末(10月21日)政策利好密集出台,包括沪深交易融资融券标的扩容、中证金融决定整体下调转融资费率40BP及证监会允许以下存在少量涉房业务但不以房地产为主业的企业在A股市场融资,更兼美股等外围市场χ大涨,但A股不仅利好未兑现,反而全周跌宕起伏、总体大跌:沪指累计下跌4.05%,创业板指累计下跌6%,恒生指数累计下跌8.32%。
A股市场的ࣻ表现固然受多重因素叠加影响,包括欧洲央行再度加息75个基点,美国三季度GDP环比转正增大继续大幅加息的市场预期,国内9月份多项经济数据数据不如人意。但我们更需思考的º是,无论是央行围绕稳汇率先后祭出的下调金融机构外汇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外汇风险准备金率、上调跨境融资宏观审ý慎调节参数等汇率政策工具,还是资本市场的政策利好叠加,诸多利好何以并未兑现。预期的政策利好未兑现说明市场对政策信号反应的失灵,或说明我们的市场正承受超预期的因素冲击。超预期因素来自何方?不言自明,冲击来自美西方的“暴力”加息。
这种情况下,市场对于我国货币政策该何去何从、是否继续保持&#ffe0 ;“以我为主”的定力充满疑虑。因此这一持续发酵的命题在此际愈加扣人心弦。
人民币&#ffe0 ;为ⓚ什么仍μ须坚持“以我为主”?
• 今年以来,面对连续创40年新高的通胀,美ૡ联储货币政策被迫开始由此前的无限量化宽松转向持续暴力紧缩,连续5次加息,且近三次加息力度均达75个基点,将联邦基金利率调升至3.00-3λ.25%历史高位。其他西方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为阻止本国资本持续外流,也因此开始纷纷加息,全球已经有至少42个国家开启了加息模式。
基于对美元逻辑ª的认知,无论是资本的外流、人民币对美贬值还是输入性通胀对国内CPI的助涨,都是我们需要直面和研判的形ⓤ势。因此,面对美元持续加息、国际流动性持续收紧态势,人民币要不Ν要跟,始终是市场关注和热议的焦点。
10月30日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明确指出,今后一段时期,我国有条件尽量长Β时间保持正常的货币政策,维护币值稳定。这表明我国货币政策仍将坚持“以我为主”,不会跟随美加息步伐。实际上,美♨国货币政策的调整,主要是基于其面临高通胀率经济形势;而我国与美国显然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无需跟随美加息。坚持货币će;政策“以我为主”更深一层意义,在于维护我国的货币主权。前不久,俄罗斯针对美欧国家加息趋势,反其道而行,降息150个基点,也是基于俄罗斯本国经济衰退的实际,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货币的主权性。
人民币为什么能È“િ以我为主”?
在全球一体≤化下背景,以美联储持续大幅加息为标志的国际流动性紧缩无疑会对我国货币政策选择产生影响,但影响👽较为有限。毕竟,我国੦货币政策的操作和执行更多地服务于国内稳增长,货币政策“以我为主”有着深刻的基础和韧性支撑。
其一:人民币一揽子货币汇率保持总体稳定。尽管▥不跟随加息,可能使人民币面临一定的贬值压力,但在有管理浮动汇率机制下,人民币呈现出较强的韧性,CFETS、BIS、SéDR三大汇率指数将保持基本稳定。截至10月21日,CFETS、BIS、SDR分别为101.6、107.1和98.36,CFETS、BIS分别较上年同期高1.27、2.33,SDR略低Ρ于上年同期0.43。虽然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贬值幅度仅为同期美元升值幅度的一半;人民币对欧元、英镑、日元明显升值,是目前世界上少数强势货币之一。
其二:基于完整的产业链供应链的经济增长韧性,特别是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形成强力支撑。当前,我国经济已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经历了全球疫情反复的考验,我国产业链供应链优势更加突出,经济的韧性也进一步得到展示。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制造业大国地位没有改变,在全࠽球贸易格局中的长期顺差国地位没有改变。良好的国际收支状况,特别是经常项目和直接投 资等国际收支基础性项目保持较高顺差,为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外汇市场平稳运行奠定了基础。ã
其三:人民币国际化持续深化,对国际资本保持强大吸引力。中国经济在全球独树一帜,全球人民币金融资产配置中心的前景。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发布的数据显示,2021年ƿ12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升至2.70%,已超越日元成为全球第四大支付货币。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中的权重从10.92%上调至12.28%,这意味着人民币在SDR货币篮子中进一步坐稳了第三的位置,有利于长期投资者继续增加对中国金融市场的投资。在逐利、避险的本能驱使下,中国的资产仍是全球资本投向的偏好,中国国债在全球投资者面前展示了独特的魅力。
其四:中国央行具有丰富的汇率政策工具箱。自“811汇改”以来,我国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机制不断完善,汇率政策工具箱也不断充实和完善,为维持人民币的基本稳定提供了保障。࠽目前,央行对汇率调控的工具箱中包含了诸如中间价窗口指导、调控掉期点、逆周期因子、增加外汇衍生合约保证金、大幅干预即期市场、缩减离岸人民币池子、加强资本管制、强制部分央企结汇等。今年以来,央行针对人民币宽幅波动状况,先后及时启用外汇存款准备金率、外汇风险准ਫ਼备金率和跨境融资宏观审慎调节系数工具,有效地维护了人民币的基本稳定。央行通过汇率政策工具的运用,及时给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降温”,使人民币汇率走势重新回归合理均衡水平,一定程度上抑制人民币汇率单边贬值预期、非理性超调以及可能出现的“羊群效应”。
其实,跟与不跟,并不是问题的实质。货币政策调整的根本考量应该是本国的经济发展态势。中国面临的问题与美国不一样,加不加息,则取决于我国的通胀水平、市场流动性状况、人民币汇率波动等因素,加与不加,都要以我为主。尽管不跟随加息,可能使我国面临输入性通胀压力,∑但我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与美国的高通胀不可同日而语。我国物价水平远低于美欧等主要经济体,通胀水平整体可控。
如à何以持久战的心态应对美西方¨暴力加¯息?
显然,美西方“暴力”加息不会这样就结束,其冲击也不会就此罢休。货币政策“以我为主”并不是对美国及其他国家货币政策溢出效应熟视无睹,而是在做好充分应对准λ备、预留充分消化抵充空间前提下的坚持。如何沉着应对美西方的暴力加息,除了要对人民币的韧性、抗压性做到胸有成竹外,还需对美元的本质、逻辑有更深刻的认识′。
毋庸置疑,美联储激进加息给世界经济带来更大风险,可能会把全球经济推▧入衰退和长期停滞。但同时∴也必将给美国自身带来房地产市场明显降温、股市动ਰ荡、失业率上升、经济增长显著放缓、消费者借贷成本上升等后果。
实际上,美元的运行逻辑已面临被修改!美联储长期实施的低利率政策使得美元自身的信用收缩机制已开始钝化,对外溢出效应或信号功能弱化,美元回流的路也不再平坦。而Δ受疫情蔓延、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阻断及需求转弱等因素影响,全球对美元的需求减弱,美联储此前持续量化宽松所释放的流动性并未能按照美元既有的逻辑流向全球市场,从而导致其国内美元流动性泛滥,通胀率持续攀升。特别是美国在国际贸易、能源和食品市场供应方面的í短缺性,进一步加剧了通胀的上升和通胀预期的增强。而且,随人民币国际地位的上升,全球“去美元化”步伐加快,美国想再依靠美元霸权地位薅其他国家的羊毛,难度将越来越大,甚至会出Ò现通货膨胀未除而居民生活成本出现危机的情况。
逻辑上,美联储加息,◙导致进口商品增加,出口商品减少。但是,随着美元的加速回流,新兴经济体乃至欧洲等发达经济体势必进入经济衰退期,特别是其他经济体的跟随加息,将加剧这些经济体产业链、供应链的崩溃,减少商品市场及供给,从而出口也会减少。如果加息并不能推动进口的增加,甚至是减少,那么加息带来的,不是缓解而是加剧商品供给矛盾。如果这样的话,美元通过加息Ε降息,推动美元回流与输出、薅全球羊毛的输出࠽美元美元的范式将被打破。
因此,我们在战略上要藐视这种暴力加息的ⓕ不智、俗智或短视«;但在战术上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应对。要充分评估分析暴力加息的外溢效应,充分估计暴力加息对我国⋅汇率、资本、进出口乃至供应链产业链的影响。
在汇率政策上,既要有人民币的自信∃心,也要充ા分认识短期、单边贬值的影响;要充分综合运用汇率政策工具,增强弹性,尽可能降低冲击力。需清ω楚,汇率双向合理波动。
这样,一个命题就刻不容缓地摆在我们面前:即如何增强人民币汇率工具的弹性?从这一轮人民币下行走势看࠽,尽管单边下行的特征被宽幅振荡冲淡,但不可否认,汇率波动的幅度明显扩大,无论是对实体企业还是对资本市场,其负向溢出效应都是不得不重视的。尽管人民币汇率政策工具箱比较丰富,有足够多的工具应对汇率的冲击;但是,如果汇率政策工ⓘ具更具弹性、更具敏感性,则可尽可能减少宽幅振荡对人民币资产特别是资本市场的影响。
(本文作者ધ介绍: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થ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ਰ金融服务问题。)
⌉
ⓔ
Æ
Ÿ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Ąf;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ϑ立场和观点。
欢迎ਲ਼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Ø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ç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੩先后供职于工商银行、 人民银行∞,现为银行监管部门人士,长期负责小企业金融服务推进工作,潜心研究小企业金融服务问题。
Ċc;新ઘ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ਫ਼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η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bd;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