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2023年经济展望①——通胀的内外错位为政策加力提供了窗口期

发布日期:2022-11-23 22:28:18

 ω 意见领袖 | 张涛、੤☜路思远

  与海外多国通胀持续ૢ高企不同,我国的物价情况继续保持着平稳态势。例如,10月份CPI和PPI同比涨幅分别为2.1%、-1.3%,相应前>10个月,CPI累计同比涨幅2.0%,较上年提高੏了1.1%,而PPI累计同比涨幅5.2%,较上年下降了2.9%。与此同时,欧美多国的通胀涨幅依然位于高位,即便是多年处于通缩的日本,其CPI涨幅也已连续两个月保持在3%的水平。因此,从某种程度而言,经济面临了阶段性 “外胀内缩”的通胀局面

ï

  数据来源:Wⓔind

  除了当下通胀存在的内外差异之外,实际上ð内外通胀的中长期表现与边际变化更需要Ñ格外关注。为此,我们选取了日本、德国、美国与中国作为À样本,观察比较的重点确定为疫后复苏前后两个阶段的情况,数据范围为新世纪以来。

  数据来源:Wind,日本、德国、美国为截止到2022年9એ月末数据ⓑ,中国为截止到2022年10月末数据。

  首先,在疫后复苏之前,各国基本没有面临持续的通胀压力,而日本还持续面临通缩压力,2001-2020年期间,日本CPI环比均值仅为0.01%,对应着CPI年涨幅ⓘ也仅为0.12%,而美国和德国CPI涨幅温和。中国的通胀环比均值为0.2%,年涨幅为2.4%,ૉ属于标准的合意通胀水平,相应中国对外部而言,保持了正的利差水平。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例,2001-2020年期间,中美德日的10年期国债收益率均值为3.53%、3.18%、2š.35%和0.88%。

  其次,疫后复ણ苏阶段,海外的通胀压力快速攀升,而中国通胀反而回落。2021年至今,虽然欧美的货币政策出现了方向性的重大调整,而且紧缩力度也不断加强,但截至目前,德国和美国的年涨幅仍分别高达8.99%与7.7%,反映出通胀压力的巨大。而日本在坚守宽松货币政策不变下,其CPI环比涨幅均值也较前期扩大了36倍至0.18%,对应年涨幅为2.18%。我们的货币政策在保持中性取向的♡同时,已经采取了降息等逆周期调控措施,但我们的CPI环比涨幅反而降至0.15%,相应年涨幅也回落至⇒2%以下(1.81%),反映出经济阶段性下行的压力。

  当然海外普遍的ⓘ高通胀始终令我们对加力政策੝可能带来通胀,ñ存有顾虑。

  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与海外需求过热不同,我们主要还是面临总需求紧缩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讲,β我们的需求紧缩甚至还起到缓解海外通胀的作用——中国需求的紧缩缓解了海外的输入型通胀压力。例如,ⓓ从美国进口价格涨幅与中国进口增速的同比关系就反映出了此点š。

જ  数⌉据来源:Wind

  所以从通胀机理上而言,即便是在后期政策推动下,中国的总需求重新૮回到扩张状态,由此带来的通胀压力,也将通过“挤出效应”率先反映∠在海外,即中国需求的抬升通过国际商品市场价格的传导机制,对海外需求形成挤压。而在前期紧缩政策效应持续释放的推ϑ动下,海外需求应有所下滑,届时也同样能起到缓解通胀的作用,就像咱们现在承担的角色类似。

  综上,从当前和中长期通胀的内外比较来ⓦ看,通੤胀暂不会给我们的宏观逆周期调控形成太多顾虑,反而疫后复苏阶段反映出来的通胀中长期边际变化需要我们格外关↑注,一定要防止总需求出现意想不到的下滑。因此,政策层面还需继续增加稳经济力度,并持续提升政策效率,至于说可能出现的通胀压力则会因内外需求的错位得到缓解,而不应成为政策加力的掣肘。

  鉴于目前通胀的内外错位为政૧策加力提供了难得的窗口期,有别于往◈年,我们把政策篇作为©2023年经济展望的首篇。

  (本文作者介绍:经济学博士,现任职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本专栏观点与所属单位无关)Ø

ù³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ζ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Ç领域的专业分析。

经济学博ઠ士,现¤任职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本专栏观点与所属单‾位无关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æEng&#266b;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266c; ‌版权所有

关于 财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