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时报◈记者š 刘Í敬元
“银行保险机构应当按照依法合À规、稳妥有序、保护客户合法权益的原则,对名称中带有‘养老’但不符合本通知规定的金融产品进行更名或清理。”近日,银保é监会在印发的《关于规范和促进商业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通知》中再次强调。
在明确聚焦养老主ξ业的方向下,养老保险公司开展Ċa;ρ的一类名为“养老保障”但实质为中短期理财的业务,压降明显。
证•券时报记者据养老险公司披露的数据统计,仅去年一年,5家主要的养老险公司合计压降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的业务规模就超过4000亿元,降幅超40%。
2◯020年末,养老险公司的个人短期理财类业ćc;务规模超过万亿,经过一年压降后,估算合计规模还有6000亿。监管◘要求,原则上在2023年完成存量业务清理。
Ąe;三家压降都Ο在千亿以上
所谓养老保险公司的⊄短期理财产品,主要指的是养老保障ⓛ管理ભ产品,目前国内10家养老保险公司均具有相关业务资质。
该业务分⌈为团体业务、个人¾业务,个人业务实际整体规模较大。不过,设立时间相对ࢵ较短的新华养老、人保养老、恒安标准养老、国民养老暂未开展其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业务,因此实际开展个养业务的公司为6家。
多数养老保险公司已在官网披露去年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信息,其中国寿养老、平安养老、长江养老、太平养老、大家养老等有相关数据可查,这5家养Æ老险公司2021年末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规模合计约6⇓200多亿元(平安养∗老数据为养老保障及其他委托管理资产),与2020年末的逾1万亿元相比,缩减了4000多亿元,一年压降幅度超过40%。
其中,国寿养§老、平安养老、长江养老的压降规模比较大,均在千亿以上。国寿养老2021年末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Λ品存量资产规模为2071亿元,平安养老2021年末养老保障及其他委托管理资产规模也在2000多亿元,长江养老个人养老保障业务存量规模为937亿元,三家公司这一业务的年度降幅都超过了四成。
此外,去年末太平养老该业务规模为498亿元,同比👽降幅约27%;大家养老规模为38õ3亿元,降幅在10%左右。泰康养老方面,证券时报记者未能在该公ⓝ司官网查询到其去年末个人养老保障产品的业务规模信息,而该公司此前规模在几百亿元。
明’年完成ਊ存量清理Â
õ◯ 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业务是养老险公司开展的一种理财型 业务,目前以中短期为主,封闭产品期限从30天到3年不等。
据介绍,个人的养老保障管理ⓓ产品之所以取得快速发展,主要是这一业务过去与“宝宝类”产品类似,带给客户稳健 收益,对养❄老险公司则意味着管理费收入来源,在市场上有需求和供给的动力。
不过,该业务近年一直面临不确定性,特别是自资管新规实施后,作为一类主打稳健固收资管业务,其面临净值«化转型的压力。此后,在监管注重引导养老险公司聚焦♡养老主业后,这类冠名“↓养老”但实际又不符合养老金融产品特征的业务,开始被要求压降,同时面临长期化转型。
2021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规范和促进养老保险机构发展的通知》,要求养老保险机构清理压降养老特点不明显ૣ的业务,要终止或剥离α与养老无关的保险资产管理业务,压降清理现有短期ૉ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
根据要ðਊ求,养老保险公司应当按照平稳有序、维护客户â合法权益的基本原则,持续压降清理现有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产品。2022年6月30日前,适时停止相关产品新增客户,原则上于2023年底前完成存量业务清理。
20œ20年末,养老险公司的此类个⇓人短期理财业务规模超过万亿元。经过一年压降后,估算其2021年末合计规模还有Þ6000亿元。对于今年的情况,养老保险公司人士表示一直在压降。
银保监会于બ去年12月表示,支持ϒ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机构开展个人养老保障管理业务转型与产品创新。从▩证券时报记者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业内对于该业务如何转型和创新尚不清晰。
从未来发展ˆ来说,这一业务面☼临的长期转型,也与养老保险公司ćf;如何定位相伴。
银保监会已明确,养老保险机构应定位为专业化养老金融机构,进Ÿ一步∃突出养老特点。同时,要明确主要业务方向,推动养老保险机构重点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养老保障管理ⓛ和企业(职业)年金基金管理等体现养老属性的业务,支持符合条件的养老保险公司参与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监管还要求,各养老保险机构应当ઐ于2022年6月30日前向银保监会报送公司定位、转型Þ和业务规划方案,持续推ª进公司高质量发展。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Ε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新浪财经意见éલ反馈留言板¾
ળ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ˆ⊇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