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人寿位列三季度人身险公司投诉量第一 用户称在不知情下被开通平安资金保险

发布日期:2022-11-25 18:18:08

被各种商家营销套路侵઴害权益?买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诉无门ì? 黑猫投诉平台®全天候帮您解决消费难题【消费遇纠纷,就上黑猫投诉】

 ੆ 财⌊熵

  导读:11月11日,中国平安集团公布了2022年1-10月的保费收入。数据显示,δ平安前10个月累计实现保费收入³逾6500亿元,同比微增2.21%。2022年是平安寿险改革的第四年,代理人渠道大幅缩减的同时,银保渠道重回平安管理层的战略视线。事实上,这也是其他头部险企最近一年发力冲刺的方向。过去,这类业务因è价值率低和监管风险,曾备受冷落。平安人寿和平安银行如今再次牵手,能否令中国平安走出保费几近停滞的困境?

 ઙ 作者|林乐◐诗Â

 ≥ 主编ⓑ|谷ਊ越

੩∧  版式ⓦ|莱西

  202<2年1§1月11日,一年一度的淘宝“双十一”购物节如期来临૧。在资本市场上,中国平安的股民也久违地狂欢了一把。

  当天,中国平安港股(02318.HK)收涨13.53%,领涨整个保险板块&#ffe0 ;;中国平安A股(601憨318.SH)也大涨近5%。股价收出类似幅度的大阳Ï线,投资者只在2022年3月中旬平安集团宣布大手笔分红时见过。

  但中国平安股价最近这一轮暴涨的背后,没有什„么明显的利好。11月11日当天,平安അ公布了2022年&#256f;1-10月的保费。数据显示,前十个月公司累计保费收入达到6561.31亿元,同比增长2.21%。

 &#222e; 几乎停滞的保费增长,只能说和此ક前的趋势一致——虽然2022年以来中国平安的保费收入都维持正增长,但同比增速都徘徊在2.5%之下。而મ且,该增速显著低于“劲敌”中国人保(601319.SH)和中国太保(601601.SH)将近10%的增速。

‘  数Ζ据来源公司公告,ࢵ财熵整理

  这符合预期。在中国平安寿险改革的背景之下,大量代理人主动或被动脱落,近几੝年对保险业务的业绩构成一定压制。而从平安不久前公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来看,平安个人代理人数量相较2021年末Þ减少11.21万人,减少18.7%。这说明平安࠹尚未叫停代理人缩编的动作,转型的“阵痛”似乎还未结束。

′  中国平安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元化业务,使其身上挂着很多标签——“金融科技”、“医疗康养”、“投资产管理”、“智慧城市服务”,等等。但单从营收࠹看,这仍是一家以“保险”为核心的公司。近五年财报显示,平安有约八成的收入&#261c;来自寿险和财险业务。

  面对保—费持续承压,♦中国平安的管理层◐自然无法坐视不理。

ν

  保险仍滞销&#261c;,ï寿险改革成效显现

  就在中&#263a;国平安1Θ0月保费收入公告出炉的两周前,集团发布了一份不太出彩的三季度财报。

  数据显示,中国平安第三季度营收下跌૪4%至2581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大跌31.6∠%,而在二季度其归母净利润依Τ然保持超20%的增速。其中,寿险、资产管理、科技业务前九个月的利润分别同比下滑57.4%、88.9%、80.1%。这导致集团1-9月的营收下跌3.8%,归母净利润下跌6.2%。

Þ

  尽管拖累三季度业绩的“罪Ņ魁祸首”并非保险(而是投资收益,利润同比跌幅最大),但作为中国平安的基本盘,该业&#222e;务的疲态仍未改变。

  为中国平安贡献了约五成利润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实现营运利润864.86亿元,同比增长17ε.4%。然而,衡量其业务增长潜力的新业务价值为›258.48亿元,同比下降26.6%;新业务价值率也下降了4ਮ.9个百分点。

  平安寿险઺业绩指标依ñ然Γ恶化,图源中国平安三季度财报

  ∃保险行业的“寒意”自2021年传开——当年上ਊΔ市险企的新业务价值同比降幅逾25%,不足2019 年疫情前的60%;至今,寒意似乎仍未褪去。

  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五家上市险企,仅中国人保净利润录得同比13.1%的增长。除了中国平安,中国人寿(601628.SH)、中国太ⓚ保、新华保险(601336.SH)分别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增速都出现下降,分别录੉得-35.8%、-10.6%、-56.6%。

  中国平安的寿险及健康险业务的新业务价值,已经连续下跌了两年多。稍感安慰的是,三季度的跌势较中报的-28.6%有所收窄。尚未能判断这是否为止跌回升的信号,但总算出现了缓☞和的迹象。新业务价值率&#25b3;则较上半年环比上升一个百分点,暂时企◐稳。

  这似乎表明,中国平安自2019年开Ò始的“刮骨疗伤”式的寿险改革,在第三个年头终于出现成效。2022年三季度平安代理人规模维持下跌,但产能大幅提升——前三季度人均新业务价值同比提升超22%;且同期大专及以上学历代理人&#256f;占比同比增→加四个百分点。这体现了代理人渠道的结构正在优化。

  目前,中国平安寿险代理人规模从2018年巅↵峰时的142万,降至2022年三季度末的49万,骤减65.4਩9%。但另一方面,平安却在疯狂扩招银保渠道的销售人员¸。

 ∪ 2021年10月,平安新银保团队(又名“平安银行家”&#260e;或“PWA团队”)成立。这是一支销售团队,主要销售保险产品,辅以其他金融◯产品。平安集团认为,该团队“结合了平安银行(000001.SZ)和平安人寿的资源优势”。

  根据中国平安20Γ22年三季度财报,加入该团队的人数已经接近1100人。按照平安此前的预测,到年底,平安新银保团队人数或增ઐ至2000人。东吴证券甚至预计2025年团队增加至10000人,2030年增加至2§8000人。

 ² 平安新银保团队ੜ或☺不断扩招,图源东吴证券

  ભ这一次,中国平安是不是将卖保险的重担分到了Š自家人——平安银行ઞ身上呢?

  披着“银行编制”⊥的保∫险团ળ队

 ∫ 平安新银保团队的筹建,刚好发生在中国平安业绩σ开始承压的2021年。õ

  2021年7月,平安集团从友邦保੭险(0ρ1299.HK)挖来了首席业务官方志男,后者此后成为平安银保新੧模式的掌舵人。

  2021年11月25日,银保监会颁布《人身保险销售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终于表现出在监管层面为银保合作松绑的意向。银保监会指出:“保险公司可以选定商业银行专属合作网点开展销ਫ售合作”,并规定“银行仅能与一家઩人身险公司开展本办法约定的深度合作”。

  平安银行和平安人寿在股权结构上本来就关系匪浅,因此锁定了双向合作关系。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集团直接持有平安银行49.57%的股份,以及平安人寿 99.51%的股份;而平安人寿又另ਨ外持有平安银行8.38%€的股份。

  从不断逆势扩⇑招的动作来看Τ,这支成立刚满一年的银保团队,承载着中ƿ国平安不小的野心。

  事实上,平π安Τ银行很早之前就存在类似为平安寿♬险“带货”的业务。财熵了解到,平安银行各个网点的理财经理,肩负着不小的保险销售业绩压力。但他们未能为公司带来太多的保费增长。

  从中国ℜ平安近年来的财报可知,由传统银保渠道创造ત的个人新业务的规模保费收入,仅占据总保费收入的5%ઘ左右。银保渠道带来的续期业务保费收入,也远不及代理人和互联网渠道。

  平×安新银保团î队,究竟“新૞”在哪里?

  据官方说法,这支团队的成员,有来自平安银行和平安人寿的交叉经营管理人才,他们不仅拥有私人银行实务经验,也熟悉寿险业务经营管理。他们可以避免因银行人员对保险υ产品不了解而造成的沟通问题,也更有可能推出价值ⓜ率高&#ffe1;的期交保险产品。

  此前不少银行业务员倾向于向客户销售趸交类保险产品。这类产品主打性价比,条款简单,无需银行业务员掌握太多保险的专业知识,销售难度较小。然而,其为保险公司带来的价值率较低。财熵发现,平安集团来自银保渠道业务的新业务价值率,往Ε往低于代理Ä人渠道、互਩联网和电销等渠道。

  东吴证券认为,平安新银保团队ε的组建,是一次੖“三«赢”的合作:

  一方面,平安∉银行拥有丰富的客户资源和账户优势,对于陷入个险增长困境的平安寿险来说,这是拓宽销售渠道、刺激保费增长的一次有益尝试。事实上,在中国平安“4渠道+3产品”的战略转型中,银保渠道正是平安集团寿险改革中,从单一的代理人渠道ý向多渠道转型的方向之一;ૠ

  中国平安‹的寿ઍ险改革▤,图源见标注

  另一方面,ù对于平安银行来说³,有利于增加中收,是开展零售转型的探索;而对平安集团Ï,新银保团队的建设也将更好地利用集团生态优势,进一步加强平安集团子公司的协同效应。

  不过,一些业内憨人士更愿意称平安的新χ银保团队,为“披着银行编制的保险团◘队”。

  财熵了解到,平安新银保团á队是由平安银行牵头组建的,编制&#25c8;也归入平安银行的私人银行财富事业部。这样的设定意味着,这次银保合作由银&#25d0;行主导,这个新银保团队也可能更倚赖平安银行的资源。

  平安新银保团队的掌î舵人方志男,就曾表现出对银行端存量客户的兴趣:“目前银行现有客户中,保险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由此看来,新银保团队和▣平安银行的理财经理都瞄准了同一批客‏户,某种程度上在职责范围已出现重叠,也互为竞争。

  “(新银保团队)别指望银行端会放客户出来,这些私行客户已经被开发过了,利用价值显然已不高。银行端也不想因为保险而流失重要私行客户。”在一个讨论平安新银保业务的帖子之下,有业内人士提醒,新银保团队Κ亟需找到增量市场,而不是简单依赖੐集团内਩部的存量客户。

  在KP◊I压力之下,理财经理和࠷新银保团队会不会演变成恶性竞争关系?围绕着客户分配,又会否衍生出团队之间新的利益纠葛?这些都是摆在年轻的银保团队面前的问题和挑૜战。

  当银保渠道再次成为“੬香饽ળ饽”

  不过,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平安新银保团队的带货实∪力还是值得期待的。据悉,这批生力军的产能已达到传统寿险代理人的2倍以上。但平安集团的财报并੢没ÿ有披露有关新银保团队具体贡献的保费收入数据。

  2021年6月底,平安寿险银保渠道在平⌈安寿险新业务价值中占比为5.11%,彼时新银保团队还没组建。一年后的2022年6月底,即新银保团队成立大半年后,银☎保渠道的新业务价值中占比同比上升到8.53%;保费收入则同比大ι涨45.09%,至66亿元。

  负责销售的平安银行,也从这一场变革中捞到不少“油水”。截至2022年上半年,平安银 行代理保∨险收入10.65亿元,同比增长26.3%。该代理保险的收入在所有代理业务中占比25.18%。作为对比,2021年上半年,该行代理保险收入为8.43亿元,‡在代理及委托手续费收入的占比仅18.35%。

  尚未௄知晓当中有多少归属新银保团队的贡献。但这还是体现了中国平安&#25b2;大力押注银保渠道之后,对平安寿险的保费收入、平安银行的μ手续费增长的刺激作用。

  从上市险企披露的银保业务数据 来看,ੈ近两年像中国平安一样开始重视银保渠道的寿险公司还有很‚多。

  信达证券非银金融行业首席分析师王舫朝在研报中表示,当઒前,处于深度调整期的寿&#25b3;险行业,银保渠道成为增长主力军。虽然各公司寿险业务转型不一,但纷纷开始重新重视银保渠道,发展以银保渠道为代表的多元渠道成Ã为各大险企的共同选择。

  &#25b2;财熵ੋ发现,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以î及新华保险在2022年上半年的新单业务出现改善甚至较快增长,均得益于银保渠道助力。比如,上半年太保寿险银保渠道保费增速高达876%,为公司贡献保费增速超11%。

  和同行相比,中国平安在银保渠道上布局的成绩并不算突出。数据显Û示,在五大上&#263a;市险企中,2022年上半年平安寿险的银保渠道保费收入规模和增速都仅排名第四ν,银保渠道保费收入最多的是中国人寿,增长最快的是中国太保。

  平安寿险银保渠道੍保费增速低于其他四⇑家上市险企Ǝ,图源网络

  中国平安ૡ是业内近年来较早提出发展新银保业务的公¿司。而此前,平安的银保渠道已经两次做到战略领ਫ਼先。

  2000&#256e;年中国平安首推国内第一款银保产品,大获成功,引来同行效仿;2003-2004年,平安开始注重个险渠道转型,大幅à砍掉低质的、短期的趸交产品,并派保险°人员进入银行网点。但这样的风潮没有维持太久。

  彼时,在银行渠道稀缺的&#263c;情况下,各大保险公司为争取银行渠道,ö开始竞相提高手续费,从而不断推高银行渠道成本。银保渠道竞争在日趋激烈的同时,也出现了销售误导、业务品质较低、违规支付利益等乱象和问题。最终,在一场²强监管风暴之下,银保渠道慢慢走向衰落。

  如今,随着银保渠道变得火爆,银行代理销售中存在的违规现象也开始增加。2022年以来,银保监会ો针对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已经开出多张罚单,主要针对退保、收费名目等方面的问઺题。

 ◊ 财熵从黑猫投诉【投诉入口】上发现,有多位用户投诉在平安银行购买的平安‌保险产品,出现无法退保的情况。也有人表示,平安银行的员工在推销&#263b;保险产品时,对客户夸大保险产品收益,甚至将保险产品与银行存款收益相比较,这种行为误导了不少消费者。

 ⓘ 图◊源黑猫੐投诉

  和其他险企Í相比,拥有自有银行的中国平安,在拓展银企深度合作方面想必有更大的优势。抱团带来优势,但“捆绑”可能带来隐患。财熵从平安银行佛山网点的一位理财经理处得知,平安银行目前只售卖平安ρ寿险产品,用户Ð在银行渠道购买平安寿险产品时,规定持有平安的银行卡用于扣费。

  然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有不止一位用户控诉,自‹己的平安银行账户被莫名扣费。他们都开通了平安银行的信用卡,后来才得知,账户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开通了μ平安的紫Ä金保险。

  财熵发现,在银保监会网站最新公布的第૯三季度人身险公ⓠ司投诉量排名中,平੭安人寿位列第一。

  和平安的寿险改革一¡样,银保渠道业务从高速度到高质੡量的过程,也是一场长跑。这一次,平安银行和平安寿险的深度合作,能打破“有保费、Ä没价值,有规模、没质量”的魔咒吗?

24小时滚Å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³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ખce)

新浪财Ι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óઠ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 财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