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意见Ò领袖∨专栏作家 靳毅
我们在ࢵ上期报告中详细梳理了目前市场上现存的“固收+转债”型一级债基在资产配置上的特点。其中,净值走势风格偏“低波”的产品,往往在转债配置上呈现两大特点:1) 个券选择上,配置了一定低价转债;2)行业选择上,配置了较高比例的银行转债。⇒
实际上,由于银行转债本身具有偏“低价”的属性,因此,对于一个低波型 “固μ收+转债”一级债基而言,配置低价转债的因素尤为关键。那么,我们是 否能根据一定的“择券规则”来形成一个简单可复制◐的“固收+转债”策略呢?
本期报告,我们将Ω基于对“低价”思路的探讨,Œ来构建一个可行的“固收+转债”策略,并对⊆策略表现进行简要分析。
☜ 1、基સ于“双低”构建“❄固收+”策略
我们构建“固收+转债”策略的基本思路是,▣通过制定某种“择券标准”,定期对目标转债进行等权配置,最后与传统利率债部分进行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固收+转债”策略。在此之前我们需要确定两个问题:1)转债基础池如何确定?2)择券标准是什么?ⓝ
1Õ.1c8;ⓠ
建立转▤∼债池ćf;
为了增加策略的实际可操作性,我们对基础池中转债મ作出如下要求:① 转债余额在 3 亿元以上;② 转债剩余期限在 1 年以上;③ 转债未发行强赎公告。回溯历史,我们可以得到 2018 年以来,每一个交易π日满足条件转债,并形成基∇础池。
在੪上期报告中,我们曾经得出一般“固收+转债”的重仓券ℑ主要集中在 5-10 只,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放宽,计划最终从转债池中选出 20 ⇑只可转债进行等仓配置。
然而考虑到 2018-2019 年时期,全市场满足条件的可转债不到 100 只。因此, 我们规定,在前期符合γ要求转债过少的时期ćd;,我们最终只选取转债池中五分之一数量的转债。
ò1.2
建立转࠹债筛选标准അ
我们在上期报告中ਗ਼将“固收+转债”一级债基, 按照转债持仓水平划分为 5%-1⌋0%、10%-20%以及 20%-30%三档“固收+转债” 基金。其中,又将每一档基金按照其长期波动属性划分成“高波″组”和“低波组”。
最终,我们发ća;现低波组“固收+转债”基金持有的转债价格显著低è于高波组基金。然而,实际上,“低价”并不是这些基金选择转债标的唯一标准。Ċb;以“持有 10%-20%转债”一档基金为例,即便是低波组基金,持有转债的平均价格中枢长期在 120 元上下进行波动,也并非“绝对低价”。
我们认为,造成这个现象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在运作基金∼产品时,管理人不但要考虑净值波动情况,同时也需ਜ਼要权衡收益端的表现,适当提升“组合弹性”。
那么,如何增加组合弹性?如果说“低价”描绘的是转债的“债性”,那么“低转股溢价率”刻画的就是转债的“股性”,更低的转股溢价率往往意味Β着可转债 在转股时更具性价比,也更富有弹性。因此,为了综合兼顾“低波”与“弹性” 这两大维度,我们需要同时›考虑转债的“价格”和“转股溢价率”。
为了量化转债的“价格”和“转股溢Í价率”情况,我们需要建立一个简单的打分模型,当“价格”因子得分越低,则表明该转债的“债性”越强;当“转股溢价率”得分越低,则表明该转"☼债的“股性”越强。
然而在对上述两项因子打分时′,简单对“价格”和“转股ι溢价率”进行相加, 可能并没有意义,因为两项数据的量纲和分布都有所不同。因此,在对上述两项因子打分时,我们参考两类主流的数据处理方式:A)对每一期转债价格和转股溢价率分别计算 Z-Score作为得分 B)对每一期转债价格和转股੬溢价率进行排名,名次直接对应得分。
在分别进行打分后,计算总分时,按照不同比例对上述两项因子બ得分进行加权, 通过根据不同计分规则选择得分⇑最低的转ν债,可以形成不同策略:
Ξ① 纯股型策略:100%转⌋股溢价率得分;º
② ½ 偏股型策略:70%转股溢价率得分 ♬+ 3Ý0%转债价格得分;
③ ♬均衡型策略:50%转股溢价率得分 + 50%转债价格得分;
④ 偏债型策略:30·%转股溢价率ભ得分 + 70%转债价格得分;
⑤ 纯债型策略±:1░00%转债价格得分。Āf;
☏ 1.3Σ
←
৻策略总结
੦
▨ 在策略具体执行上,可以遵循以η下步骤:
‘
步骤一:确定转ⓝ债池
调仓¹日前一个交易日:① 转债余额在3亿元以上;② 转债剩余∗期限在1年以上þ;③ 转债未发行强赎公告。
步骤二:对转债进行打 分并筛选ૌળ
调仓日前一个交易日Œ:对转债池内转债从“价格”和“转股溢价率”两大维度进行打分(Z-Scor“e或排序法),并Ü对两项得分加权求得总分(五类策略)。最终,取得分最低的 20 只转债进行等权配置。
♠
步骤三:∫加入利率债持仓,并定期调◙仓
我们采用月度调仓,既每个月第一个交易日从转债基础池中,选取目标转债, 并按总仓位的 20%进行等权配置,剩余 80%仓位使d3;用中债总财富(1-™3 年)指数来进行替代,∋以模拟组合在普通利率债上的配置。
根据上述策略运行规则,可以得到各类策略最终呈现出的累计收益表现。接下来,Ü我们将从收益±、风险以及综合持有体验等三大维度来综合评判各类策略的表现特点。
2、策⊂略⊗表现
2્⇔.1
৻策略收益表现÷
从收益角度来看,长期来看,除了“纯股型ૡ”策略外,其余策略均能大幅战胜比较基ਫ准。然而,在这各策略之间,我们发现并没有一类策略是长胜将军。我们认为,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股性”更强的策略弹性高于“债性” 强的策略,因而,表现更容易受到大盘指数表现ૌ影响。
为了验证这一想法,我们筛选出 2018 年ⓟ以来,周涨幅在 4%以上,和周跌幅在4%以上的行情,分别代表了市场前10%的快速上扬行情,和市场前10%的快速下跌行情。观察这些行⊆情中,各类策略的收益表现,不难发现,
在快速上扬行情中,纯股和偏股型策略的收益率更高,而在快速下跌行情中,纯债和偏债型策略表现往往更好♪♤,均衡型策略则处于两者之间。
中周期来看,以上各策略在不同市场行情下,♤也呈现类似规律™:
1)熊市中,纯债和偏债型策略表现更优。我们选取了 2018 年至 Û2022 年期间,3 段典型的市场下行区间。κ不难发现,各策略的整体收益情况表现为:纯债(偏ૉ债)型 > 均衡型 > 纯股(偏股)型。其中,纯股型策略表现最差, 而纯债型策略表现最优。
⌈2)牛市中,纯股和偏股型“双低”策略表现更优。与熊市中的表现恰恰相反,牛市中各策略的整体收益情况表现为:纯股(偏股)型 > 均衡型 > 纯债(偏债)型。这主要得益于纯股(偏股)型策略往往能在牛市中体现出其收益弹性的优势。并且,“纯股型”策略ð表现显著好于其他偏股型策略。
3)震荡市中,各类策略在收益表a1;现上相差♧无â几。
ô
2.2
™策略风险表现
从风险角度来看,不论在何种行情下,各策略在净值波动上,总是呈现:纯股(偏股)型 > 均衡ι型 > 纯债(偏债)型。੫而这一现象同样是由各类策略³对权益市场行情的敏感度不同所造成的。
有意思的一点是,在偏股型策略中,排序法策略的波动率往往小于 Z-Score 策略,而在偏债型策略中,排序法策略的波动率往往大于 Z-Score 策略。因此ⓘ, 如果出于降低波动的考虑,在偏股型策略中排序法更优,而在偏债型策略中, Z-S‡coÔre 筛选法更优。
相应地,正如我们在《“固Þ收+”降波指南》中指出,“净值回撤”可以看作一段时间内“♡净值波动”的累计,不难发现,波动率高的策略,经历的回撤也普遍更高。
ણ2.3
策略综合持有体验
对于一个组合而言,除了考虑风险和收益特征以外,综合持有体验也是另一大需要考虑的ω维度。对于一只“固收Ċc;+”产品而言,Calmar比率综合ζ考虑了收益和回撤两大因素,是一个用于评判组合持有体验的较好指标。
回溯 2018 年以来,各类行情中,上述各类策略的 Calïmar 比率表现☺,不∼难发现:
1)震荡市和熊市中,纯债型策略得益于其稳健的特性ચ,在能留住收益的同▩时≡, 波动也不高,因而持有体验往往更好;
2)牛市中,纯股和偏股型策略虽然有更高的弹性,但由于净值波动也显著高于其余两种策略,因而持有体验未必会显著好于其他两类策略。然η而,综合来看偏股型策略的持有体验相对较优。背后的原因可能是,策略在引入弹性的同时,兼顾了一定的“降波”属性â,使得其综合风险收益特征表现更佳。Ü
长周期来看,&nbØsp;持有纯债型策略的综合体验显⊥著好于其他策略,均衡型策略次之,而纯股和偏股Ý型策略由于其高波动属性,持有体验往往较低。
κ3、总a1;结
针对上∀述策Τ略研究,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1)策略波动和回撤表现上,不论在何种⌈市场∅行情下,☎总是遵循纯股(偏股)型 > 均衡型 >
纯债(偏债)型;因此,如果单纯追–求组合稳健,则可以主要考虑配置纯债(偏债)型策″略¹。
▤
2)策≡略收益表☻现上,
牛市中,纯股(偏股ੈ)型策略的表现往往更具弹性,能在牛市中获મ得较高收益。熊市中,纯债(偏债)型策略往往更具防守属性,能在熊市中留住更高的收益。震荡市中,策略收益ઍ表现相差无几。
3બ)策略综合持有体验上,
长周期来看,纯债(偏债)型策略的持有体验往往更佳。而中短周期来看,牛市中,偏股型&策略持有体验相对更佳,而熊市中,纯ℑ债型策略的表现显著优于其余策略,↓震荡市中,各策略持有体验相差无几。
综合上述结论,在熊市中,不论从收ú益角度出发还是从持有体验角度出发,纯债(偏债)型策略都是更优解;而在牛市中,由于持有体验上差异性并不太高¯,通过配置偏股型策略博取高收益或许更佳。长期来看,如果不想进行策略上的择时,则可以考虑配置均衡型°策略。
∈
"4、附录
风险提示&nbsઝp;历史数据不能完全推演未来ψ,统计模型存在误差。报告采用的样本数据有限, 存在样本不足以代表整体市场的风险。બ
(本文Ċb;作者介绍:国海证券Ý研究所固定收益研究团队负责人。)
੦ ΝĀd;
ⓩ
新浪财经意见Φ领Í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æ析。
国海证券研究所固Ã定收ક益研究团队¾负责人。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ઽ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Ã浪公½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