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回顾与展望——2023年紧平衡状态下

发布日期:2022-12-12 21:47:25

  回顾2022年,我国财政政策在收支两端靠前发ϑ力,综合运用财政结余资金੤和增量财政政策保民生、稳就业,充分释放政策效能拉动投资,以弥补社会需求不足,为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发挥了重要作用。展望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将会延续,扩大赤字规模的可能性上升,财政收支结构将有所ⓑ改善,地方政府债规模仍将维持高位,财政体制改革在预算管理和风险防控等方面不断深化。

  202઒2年财政☏政策回顾:ࣻ

  今年以来,为应对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三重压力”,积极‍的财政政策前置发Ø力,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大规模留抵退税、加快专项债发行等੩举措支持经济平稳运行,政策红利不断释放,把稳增长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

  第一,财政扩张力度大幅上升,组合财政政策发力明显。一方面,多项ੑ增量财政政策落地,主要表现为:组合式减税降费政策纾困效果明显、转移支付和财政资金直达增强地方财政民生保障能力、专项债发行加速助力基建投资稳增长。另一方面,通过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积极盘活存量资产等™方式来增加财政发力空间。今年的赤字♣率为2.8%,在赤字率的基础上补充跨年度调入资金和使用结转结余资金情况,能够更全面地展现今年积极财政政策的规模。根据预算草案报告,2022年调入资金及使用结转结余资金达2.3万亿元,大幅超过2021年的1.2万亿元,体现了对存量政策工具的及时运用。同时,从支出端来看,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633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4%,财政支出规模明显增加,体现了积极财政政策持续发力,保持了支出强度。

  第二,减税退税额创历史新高,中小企业、制造业企业收益明显。截至11月,2022年实施的税费支持政策已落实超3.7万亿元,其中最主要的增值税留抵退税已退还税款2.3万亿元,超过此前三年退税额的总和。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受疫情影响,大量企业面临经营困难,减税降费更有利ਮ于对实体企业纾困,保主体、稳就业的政策效果更强。工信部近期对2.5万家中小企业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通过减税ⓜ降费举措的实施,92%&#263e;的中小企业认为企业税费负担有所减轻。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通过留抵退税的方式,有利于设备等前期投入较大的科技企业、制造业减少资金占用,缓解融资压力,增强资本开支意愿,促进产业升级。综合来看,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对提振市场主体信心、稳定市场预期、扩大有效投资、拉动最终消费,从而推动经济恢复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三,充分释放专项债政策效能,助力基建投资稳增长。专项债是拉动投资最直接的政策工具之一,今年以来,各地加快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助力基建投资稳增长。其一,从额度∫来看,2022年安排新增专项债限额3.65万亿元。其中用于项目建设的额度3.45万亿元。在此基础上,8月国常会部署19项稳经济接续政策,又安排了5000多亿元专项债结存限额,要求各地要在10月底前发行完毕。截至10月累计发行新增专项债券发行3.69万亿元,发行使用进度明显加快,有力拉动了有效投资。其二,从投向来看,专项债主要发行领域为基础设施建设、棚户区改造、社会事业等。其中基建类专项债占比约63%,主要投向交通等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约占81%),收费公路(7%)、产业园区(6%)、水利项目等。ⓙ其三,从形成实物量来看,国务院多次要求“资金跟着项目走”,资金拨付进度越快,越要求各级政府提早储备项目,同时将新能源、新基建领域符合条件的政府投资项目纳░入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支持范围,助力新兴产业发展。

  第四,中央给予×地方财政支持,缓解地方财政收支矛盾。今年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超预期因素引发的风险增大。部分地方财政由于收入下滑、刚性支出不减,收支矛盾有所加大。从收入端来看,今年前10月,广义财政收入约为22.56万亿元,同比下降约9.4%。从支出端来看,疫情常态化下,民生支出需求进一步提升。广义财政支出约为29.22万亿元,同比增长约7.4%。综合来看,在疫情常态化发展下,税收收入增速缓慢,政府性基金收入在房地产行业持续低迷的背景下持续下滑,仅非税收入的增长难以补充β财政空间,前10个月支出大于收入约6.66万亿元,同比增长约188%,部分地方财政收支矛盾有所加大。面对收入下降的趋势,地方政府一方面以盘活存量资产的方式对财政开源,另一方面中央也给予地方财政大力支持:一是转移支付力度创纪录,2022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近9.8万亿元,增幅为18%,均为历史最高;二是推进财政直达资金机制常态化,2022年资金直达总量约4万亿元,主Ò要用于精准支持基层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等方面,助力兜牢兜实民生底线。

  2023年੎财≥政政策展望:ⓒ

  展望2023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基调将会延续,需求不足仍是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有效弥补社会需求不足,关键在于进一步提升财政政策效能。预计2023年积极Ë的财政政策将会延续,扩大赤字੬规模的可能性上升,财政收支结构将有所改善,地方政府债规模­仍将维持高位,财政体制改革将不断深化。

  一是从财政规模上看,扩大赤字规模的可能性上升。从明年收支两端来看,财政收支矛盾仍较为突出。在收入端,明年财政收入的压力和不确定性仍然存在,202∪3年可调入的结余资金将明显λ不足、央行上缴结存利બ润不可持续、新的减税降费政策有可能继续执行等因素,将对财政收入造成影响;在支出端,如果疫情影响逐渐下降,那么疫情防控相关的支出将会降低,用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性调整的支出将会增加。从宏观杠杆率来看,政府债务与赤字问题的实质在于增长与风险的平衡,过去两年我国的宏观杠杆率并未大幅上行,还有一定加杠杆的空间。

  二是从财政结构上看,收入将部分改善,支出向供需两侧协调发力。在收入端,一方面 2022年留抵退税已经基本完成,且多为存量税额,不可持续,明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将比2022年有所增加;另一方面,明年地方盘活存量资产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推动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增加,成为财政收入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但是,土地出让收入低迷将继续拖累政府基金收入,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也仍将低迷。在支出端,2022年政策更多是刺激供给端和扶持企业,明年支出将在供给端和需求端协调发力。供给侧方面,明年将继续延长减税降费等优惠政策或ο出台新一轮帮扶政策;需求侧方面,预计明年政策将会向需求侧有ø所倾斜,刺激居民消费的必要性有所上升。

  三是地方政府债规模仍将维持高位,靠前发力继续推动∉投资稳增长。从新增限额来看ઙ,今年前11个月地方政府债比去年同期增加千亿,创同期历史新高,为保证财政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 可持续性,预计明年的新增额度将与2022年大抵持平。同时,今年11月初财政部提前下达了各省2023年新增政府债额,便于地方尽早发债,有利于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来扩大有效投资稳增长。从资金投向来看,将继续聚焦国家发展支持领域,以带动重点领域投资需求,依然偏重基建,产业园区、新基建的投向占比可能会扩大。

  Υ四是强化财政ࢵ预算约束的同时,加强风险的防控Ç管理。从预算管理来看,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广东、黑龙江等省市已经开展预算管理试点,未来深化预算改革将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最大化、提升财力统筹能力,破解地方财政管理难题。同时,要筑牢安全的底线,我国地方经济发展已积累了较大的债务风险,坚决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是建立健全省以下财政管理体制,有效管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高债务资金使用绩效,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12月7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释放出了提高财政效能的积极信号。明年经济形势仍然严峻,对财政政策的要求也更高,财政政策在发力的同时也会更ç加注重实施效果,财政政策将继续发挥提振消费、引导资本投资,促进∃经济进一步恢复与增长的重要作用。

  (本文作者介绍: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¼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૯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¹

  新浪å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σ。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大公国际作为☼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成立于1994年,拥有独创的评级方·法和评级技术,科研成果丰富。

新浪લ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Τ话:400-05૨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ö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ਠ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û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ਪeserved

&#263e;

新浪&#25bc;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 财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