જ 证Η券时报记者 潘玉δ蓉
生命的末期,无论是“人走了钱还在”,还是“人活着钱没了”,都会造成遗憾,但却是∠常态。对个人而言,攒多少钱才够ડ养老,养老压力▤如何分担,都需要提前算账规划。
养老是家事,也是国事。ⓟ今年11月,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开闸,养老第三支柱有望迎来拔足狂奔。然而,覆盖面如何扩大的问题、投资收益是否充☏足的问题,都将对个人养老金的成效形成约束。待第一波个人养老金开户潮过去后,下一步,如何寻求政府和市场的最ઝ大公约数,真正的考验即将到来。
两个ⓣ家ì庭∪的养老账
送完父亲最后一程,李林拿着火化证明到镇上的银行注销账户,取消养老金户头、护理险资格,仿佛是抹去父亲留在这世⊆上的痕迹,宣告生ਬ命☎终结,一切归零。
清理父亲的遗物时,李林发现了一个账本。账ćb;本记载着,父亲在55岁的时候准备了7万元的养老钱。这在当时看来,应该是一笔不小的款项了,然而,7万元积蓄终究抵不过年老体衰来得快。父亲摔跤后几次进出医院,7万元就被手术费、医保外用药、康复保健等支ò出消耗得七七八八。李林替父亲销户的时候,银行账户余额Ü只剩下两位数。
对于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人而言,生病后常会选择保守治疗,晚年生活也多是基于省钱的’考量。李林父亲和Θ很多农村老人一样,对人生收支平衡的计算,包括量入为出地过完最后的时间,不给子女增添负担。
在生命最后一年,李林父亲失去了自理能力,老家湖北省荆门市政府给父亲发放了长期护理保险的护理费。有了这笔每月1200元૦的基本保障,母亲得以安心在Ċb;家照料父亲,不再想Ο着出去兼职赚钱。护理险给了没有退休金的李林父母切实的慰藉,也给了老人在生命尽头的尊严。
ਫ 李林父亲走后,母亲随儿子搬到城里生活,对于自己养老安置的问题,显得更紧张了。她每月准时盯着202元新农保养老金的到ઽ账时间。一次,养老金‡划账的当天她没有查到,焦急地问李林,是不是因为手机号换了,影响了养老金发放?
无论多寡,退休金都是老人晚年生活的指望。在全国各地城镇î化的进程中,更多农村老人随子女迁入城市养老,享受更好的生活和医疗░条件。
杨振为农村户籍的父母做了退休保障计划——帮他们在城里Υ交养老保险。老两Ð口分别52岁和53岁,今年在老家县城里以灵活就业身份缴纳了养老保险。按计划,缴费满15年后,他们可以领取当地城镇职工养老金,享受ઽ拿退休金的生活。
杨振算了笔账。15年的缴费期,总共投入20万元左右,退休后二人每月合计可以领取2500元左右的养老金。算下来,二老需要到75岁左右才可以拿回“γ本金”。在杨振看来,这个“Γ投入产出比”并不明显,但为了让父“母老了可以享受退休金,他还是决定缴纳。
在杨振家乡,每月能够拿上退休金的老人,属于村里的“上层人士”ë,养老底气足,平日里说话嗓门也能大几分。这是ℜ杨振下定决心给父母♫交养老保险的另一个原因。
养老待遇的差异,不经意地造成了养老人群之间◈的鸿沟。在我国,无业的农村和城市居民,可以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有工作单位的劳动者,通过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来储备养老金,退休后按照政府确定的规则计算退休Š金。在退休待遇上,二者差异较大。据人社部公布数据显示,2021年,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2987元,而城乡居民月人均养老金仅为179元。
造成ⓙ这些现象背后的历史原因十▤分复杂,但这种复杂性,正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基本国情。♡
养老金∫待∉遇差ੜ异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孙守纪对我国不同⊕参保人群的养老金待ળ遇差Α别做了研究。
孙守纪把参保人群分为三类: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由新农保和城居保合并而来)的人群、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人群、参加企业年金的人群。据测算,同时参加了职工基本养老和企业年金的人群,退休后્养老金领取对工资的替代率可达到136%,但参保率∪不足10%;只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群体,退休后养老金领取替代率为68.—8%,参保率约为65%;只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群体,退休后养老金领取替代率只有3%左右,参保率约为75%。
2021年数据显示,我国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群体为5.48亿♨人,占10.29亿参加全国基本养老§保险人数的È53%。这部分人的养老问题,如果仅仅依靠政府,势必造成沉重的财政负担和收支不平衡。这可能是我国养老保障体系改革最困难的部分之一,迫切需要借助其他筹资渠道的支持。大力发展第三支柱养老,被视为完善我国养老体系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解决方案之一。
今年11ƿ月,我国个人养老金制度试点启航,宣告个人养老时代来临。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账户制,即缴费完全由参加人个”人承担,实行完全积累。目前,在全国36个试点城市,个人可以自主开立养老ⓞ金账户,并享有每年1.2万元的税收优惠额度。
随着试å点的启动,个人养老金制度被寄੩予厚望,有望改变多年来第三支柱养老的੧跛足问题。
参与个人养老金,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个人退ੜ休后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据孙守纪测算,假设个人缴费35年,预期退休后余命为20年,缴费率为8%,如果投资收益率接近工资છ增长率甚至低于工资增长率1个百分点左右,基本上能够将养老金的工资替代率增加20%。
… 毫无疑问,⇑增加20%的工资替代率意义重大,尤其是对只Î参加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群体。
理论上,城乡居民养Ād;老保险这个参保群体的养老金最少,最需要通过个人ਮ养老金计划提高养老金水平。然而现实中,这部分ⓙ人却没有太大动力去参与。
以杨振为例,他没有考虑给父母开☻户缴纳个人养老金,理由很简单,一是父母不是纳税人群,税收ⓩ优惠政策对他们没有用处;二是他为父母缴纳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虽然也需要个人缴费,但是接近于“政府养老”,可以享受政™府对灵活就业人群的补贴;第三,我国城镇职工养老金待遇每年都在上调,而个人养老金除了税收优惠之外目前没有其他政府补贴,吸引力有限。
੪
这也是个人养老金制度所面临的尴尬。孙守纪表示,从职工和居民养老金待遇差别的角度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参保者参加个人养老金的紧迫性最高,但是城乡居民的收入低、缴费能力有限,这导致个人养老金面临第一个困境Þ:参保最紧迫的群体反而是参保可能性最低的群体。
从基本养老和企◙业年金之间参保率差距的视角看,发展个人养老金应该重点覆盖那些尚未参缴企业年金的群体。而企业年金参保者往往具有ઠ较强的缴费能力、企业匹配缴费的意愿也比较强,参保可能性最高。这导致个人养老金面临第二个困境:参保紧迫性最不高的群体反而是参保可能性最高的群体。▥
“这两个困境的核心仍然是个人养老金缴费要求与缴费能力、自愿参加☻与参保—意愿之间的矛盾。ઐ”孙守纪说。
个人养老¶金ζΩ覆盖面之忧
ⓞ眼看12月将过完,2022年度减税额度即将过期,城市“¬打工人”积极讨论,要不要开通个人养老金账户来节税?
૮为了抓住年末开户时机,北上广深多家银行打出“开户每年最高省54È00元税收优惠”“手机银行签约可得≥百元红包”等口号。深圳一位银行人士表示,他所在的支行年底前需要开1万户,这是“政治任务”。
节税是刺激开户最▧大的宣传点。但其实,5400元节税效应是建立在年薪百万的基础上。年薪在9.6万以下的¹工薪Ê族,减免税额为零。如果用齐7项个税专项扣除的话,年收入超20万的人才有可能享受到个人养老金的税收优惠。
š
于是,微不足道的节税额度•似乎显得“鸡肋”:对年薪高的ö人吸引力不足;而年薪低的人一般更重视现金流,不太容易接受将一笔钱锁定到退休。
可以预见,在金融机构大力推广之下,短期内个人养老金的开户数字会快 速上升。例如,在个人养老⌊金开户上线十日后,广发银行便完成开户数超28万。但热闹归热闹,等第一波高需求人群开户之后,第ࣻ二波、第三波将来自哪里?
2018年,财政部原副部长程丽华在一次答记者问中表ી示,个税起征点调至5000元后,缴≅纳个税人数占我国城镇就业人口的15%。中信证券明明团队据此测算,2021年纳个税人口仅7000万左右,仅占参与全国基本养老保险10.29亿人中的6.89%。这意味着,个人养老金税收优惠政策能激励的群体较为有限。Æ
孙守纪认为,Λ国外实践表明,自愿参加的补充养老保险的参保率都普遍∪较৻低。我国企业年金同样采取自愿参加模式,参保率不到10%。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੩负责人朱俊生对个人养老金市场空间也表达了谨慎观点。据他估算,即便对个税缴纳人员的覆盖面达到♨了40%,个人养老金的年筹资金额也只有3125亿元。而我国劳动人口数量可观,达到8.9ઍ亿人,如果能达到劳动人口40%的覆盖率,年筹资额将达到4.27万亿元。
“目前这还是一个少数人的制度,要变成多数人的制度,需要对制度设计作出调整,但这∴¯可能不是短期能解决的事情。ࣻ”朱俊生说。
β
৻ 影响成ü败的关键
中国社科院世Ì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最大的吸引力在于投资收益。在相当程度上,投资收益率将决定这个Ë制度能覆盖多少人。
11月4日发布的《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ζ明确,个人养老金可投੫资银行理财、储蓄存款、દ商业养老保险、公募基金等金融产品。全国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上,已录入个人养老金基金129只、养老保险产品7只,银行理财产品暂未显示。
已入库的129只公募基金,均是近年成立的养老目标基金。W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14日,成立一年以上的养老目标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Ä约为1→2%。
入库的7只养老保险产品是来自6家保险公司的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期限一般在10~30年,设有最低保证利率。历史数据看,稳健型账∞户的年化结算利率在4%~6%之<间,◘进取型账户在5%~6.1%之间。
目前,特定养老储蓄产品仅在合肥、广州等五个城市里的工农中建四大行开售。产品ô期限为5年、10年、15年、20年。同期限产品利率在各地也不一样,À以Ċb;5年期整存整取产品为例,工行在广州的利率可以达到4%,在青岛为3.5%。
参考各类个人养老金产品的收益特征,如果以4%的年化收益率估算,假设一人每年交1.2万元个人养老金,积累30年,总投入36万元,退休后可ćf;得养老金70万元;积累20年,总投入24万元,退休后可得37.16万元;积累10年,总投入12万元,退休后可得ⓜ14.98万元。若年化投资收益率提升到5%,同样积累30年、20年和10年,退休后个人可获得的养老金分别为83.71万元、41.66万元、15.85万元。
由此可见,个人养老金ξ的杠杆效应,一是需要长期积累,⇓二是¹对投资收益高度敏感,投资收益是未来个人提高养老金替代率的关键因素。
要论以投资收益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社保基金是“优等ä生”。我国社保基金的运作已经有20年的历史,截至2021年,成立以来的社保基金的年均投资收益率为8.51%,累计投资收益金额1.63万亿元,增强了社会保障的给付能力,减轻了财政负担。
对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成效,孙守纪提醒,还应关注管理费对于投资收益的影响。对于缴费确定型完全积累制个人养老金而言,在给定缴费率和投资收益(风险)的情况下,管理费用£是影响参保者退休收入的决定性因素。以4▩0年的投资期限为例,如果管理费用为账户余额的0.5%,那☞么管理费用占账户余额的比例为11%;如果管理费率提高到1.5%,那么管理费用占比将高达30%。
“结合世∞界各国养老金制度⊆改革经验,高昂的管理费用一度受到社会各界的批评,影响了个人养老金的制度声誉。如何降低管理费用Η是个人养老金制度设计中的核心问题之一。”孙守纪表示。
Ð 寻求ર政府和市场的最大公约数
有人说,老百姓™攒一辈子的钱,都用在了ε最后几年看一场病。医疗费的缺口,位居养老焦虑之首。
医疗费支出,目前是由医保、商保和个人“三方抬”。2021年全国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城乡居民医保支Ê出医疗费1.51万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的比例为69.3%;职工医保Ε参保人员医疗费1.50万亿元,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基金支付的比例为84.4%。虽然医保解决了政策范围内的大部分支出,但医保目录只保基本,要获得更好的治疗和服务,个人还需应对方方面面的花费。
商业保险对于分摊医疗费用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中国⊕保险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21年,商业健康险覆盖7亿以ੋ上人群,提供保险保障2110.98万亿元,赔°付支出4074.74亿元。
养老不得不准备的,还有护理费ç用。失能是可以预见的风险。统计显示,65岁是老Ê年人面临失能风险的重要转折点。无论是处于轻度、中度,还是重度失能状态的老年人,第一次出现较为明显的自理问题的年龄均为65岁左右,而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2021年为78.2岁。从失能到去世的这段时间,如何保障生活质⋅量,不得不防。
我国正在试৻点的长期护理保险(简称“长护险”)制度,为重度失能人士的基本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费用提供了一定保障。因为有政府补助,长护险也被称作除养老、失业、工伤、生育和医疗“五险”之bd;外的“第六险”。截至2021年底,长护险制度覆盖城市为49个、覆盖人数为1.45亿人,全国累计172万人获得了长护险待遇。
无论是长护险,还是托举了数亿人的医疗支出的地方大病医疗保险,以及近年在全国铺开的惠民保,都是政府和商业θ保险机构在合作中不断摸索Āe;α,逐渐找到政府与市场最大公约数的成熟案例。
类似的经验或许可以为养老金▣第三支柱的建设提供借鉴。如何组织和调动各方力量,让政府兜底的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与市场化、个人自愿缴费的第三支柱养老融合发展ਫ,值得思考。
朱俊生认为',发展私营养老金,是养老金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方向,多支柱养老金体系改革亟待ષ深∏化,应将少数人的制度变成多数人的制度。
朱俊生建议,取消ο有社保账户才能开设个人养老金账户的限ણ制,为新经济、新就业形态中大量灵活就业人员参与个人养老金创造条件,成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的制度安排;调整和完善财税政⊂策,拓展税收优惠方式,比如对低收入人群采取直接财政补贴的形式。
此外,他还建议,建ⓚ立养老金体系三支柱之间对接机制。我国第一支柱的个人账户以及第二、第三支柱都建立在个人账户养老金基础之上,不同支柱之间的个人账户功能重叠,但缺乏资金流动的通道与对Ã接机制。因此在政策设计上½,可以将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与个人养老金打通,实现税收优惠政策、投资管理、缴费、账户记录和基金转移接续方面的衔接。
国外经验表明,建立不同支柱之间的对Ä接机制,既有利于保护雇员的利益,也∏有助于ąc;第三支柱的发展。
ˆ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Ä资讯和视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新浪财经意σ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હ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