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金融持续推进:新政策、新领域成关注重点_新浪科技_新浪网

发布日期:2023-01-01 16:10:39

转自:中国ⓛá经营⊕网

文 ≠本报记者 蒋牧云 张∇荣ૣ旺

纵观2022年,“绿色金融”可谓是金融î市场的热词之ⓨ一ⓠ。

绿色金融自身也始终行驶在“快车道”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信贷余额超过20万亿Þਭ元,同比增速高达41.4%;绿色债券累计发行达到2.5万亿元,2022年前11个月新发行规模比2021年同期增长了47.8%。

规模快速增长的同时,绿色金融的创新也在提速。多位业内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的绿色金融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果,政策体系、产品体系都已初步形成,这›也是政策与市场双轮推动所带来的结果。展望未来,绿色金融如何与转型金融(指在经济主体向可持续发展目标转型的进程中,为它们提供融à资以帮助其转型的金融活动)做好衔接、如何઴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等问题,将成为监管与市场重点关注的问题。

政Ó策&#263b;体系加▦速完善

作ä为绿色金融发展的基础,2022年,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加速完善,这一年间发布了包括《中国绿色债&#25a1;券原则》《碳金融产品》等重要文件。那么,具体有哪些细节得到ࣻ了完善?政策的完善为绿色金融发展带来了什么?

对此,兴业碳金融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绿色金融首席分析师钱立华告诉记者,为了适应我国绿色金融与绿色发展的新阶段,2022年我国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比如,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263b;绿色金融指引》,¡对原《绿色信λ贷指引》进行升级,从覆盖机构、业务类型、ESG风险类别等方面都有所拓宽,并突出了服务我国“双碳”工作的目标。

此外,我国现有绿色金融市场਩的发展进一步规范并逐步实现与国际接轨。比如,绿色债券标准委员会发布的《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基本统一了国内绿色债券的发行规范,提出绿色债券的募集资金需 100%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活动等相关的项目,与国际相关要求实♫现一致。同时,绿色金融发展主体向保险机构等其他非银金融机构延伸,如《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适用对象增加了保险机构等。

不过,仍处在发展初期的绿ã色金融,未来仍有许多需要持续深化的方面。从政策体系角度来看,钱立华认为,未来我国的体系建设将围绕中国人民银行提出的绿色˜金融五大支柱持续推进(“五大支柱”包括绿色金融标准体系、金融机构监管和信息披露要求、激励约束机制、χ绿色金融产品和市场体系、绿色金融国际合作)。

“在标准体系建设方面,更新绿色金融基础标准使之与碳中和目标保持一致,并基于基础标准更新各类▩绿色金融产品标准,注重同类产品标准的一致性和不同类产品间的衔接问题,尽快出台转型金融标准;在碳核算信息披露方面,要加快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碳核算,并制定相应的碳核算与信息披露制度;在激励约束机制方面,扩展现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范围,并积极研究出台监管创新制度激发∗绿色金融内在动力,如降低绿色资产的风险权重,让绿色债权优先受偿等;在产品市场体系方面,加快推动绿色保险、绿色信托、绿色基金、绿色股权投资等各类绿色金融产品的发展,为∠市场提供多元化的融资产品与工具;在国际合作方面,持续利用现有国际合作平台,积极参与国际绿色金融框架、规则和标准的制定,掌握绿色金融发展的主动权、话语权,并讲好绿色发展与绿色金融的中国故事。”钱立华指出。

记×者观察到,2022年我国多地都成功发放了绿色金融创新产品,具体包括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未ફ来收益权质押贷款、湿地碳汇贷款、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Μ钩债券等。

‹在农文旅产业振兴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袁帅看来,2022年我国能有多项创新产品落地的原因,是在政策标准陆续出台、科技相关技术持续落地的综合作用下,政策和市场双轮推动所带来的结果。如今,已经基本形成了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产品构成的多&#263c;层次市场产品体系。

衔接转Π型金融 ો融合普惠金融

“虽然我国绿િ色金融取得长足进展,但在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等方面,产品规模还是相对偏小,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统&#ffe0 ;一、金融机构专业能⊇力不足、强制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激励机制建设不强等问题尚待进一步完善。”袁帅指出。

未来Ý,绿色金融首先需要深化的重点是什么,具体有哪些方法或方向?对此,海南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梁海明告诉记者,2022年以来,绿色债券的规模不断增加,但发行绿色债券主体的适用对象,更多是“纯绿ਲ਼”的企业。那些不Ð符合发行条件的企业,不得不望“绿”兴叹。也是因为这样,部分企业不惜通过“漂绿”等方式弄虚作假,从而发行绿色债券以获得较低的融资成本。

梁海明表示,这一现象的背后,是绿色债券并没有考虑那些不符合发行绿色债券条件但又有意绿色转型的企业实际需求。事实上,企业从ⓢ非绿色转向绿色需要较长的过程和时间。在这期间,如果可以推出较具弹性的“过渡性”绿色债券,例如浅绿债券等绿色金融产品,允许发♡行企业将这些发债收人,较为弹性地投入到与气候变化相关投资项目中,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传统企业往绿色企业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企业“&#25b2;漂绿”行为出现。

事实上,这样通过金融支持高碳企业向低碳转型的活动,正是近期受到多方关注的转型金融。对此,钱立华认为,未来,转型金融将与绿色金融形成金融支持“双碳”目标的“双支柱”。其表示,为了实现“双碳”目标,推动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至关重要,因此,近期在国内外关于转型金融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国际上, G20可持续金融Θ工作组不久前发布了《G20转型金融框架》,Κ为国际各方构建¡自身转型金融政策提供指引。在我国,2022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表示,要做好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的有效衔接,这将成为未来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政策重点之一。

此外,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也将成为重点之一。钱立华表示,过去我国绿色金融的发展不够“普惠”,随着我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深入推进,农业、小微等普惠群体的绿色低碳发展也将至关重要。而事实上,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发展理念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推动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融合发展,或能为二者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和创¯新空间。近来,从政策导向到实践探索,我国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趋ૡ势已初步显现。

对此,袁帅也表示认同,他补充道,从宏观层面来看,绿Ë色金融和普惠金融都是我国金融领域改革的重要方向,是我国推进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途径。绿色金融对我国环境改善、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有着重要作用,而普惠金融有助于改善中小企业、“三农”扶贫等领域金融资金匮乏、融资难的问题。绿色金融和ਫ਼普惠金融二者具有内在联系,应该协同并融合发展。“让绿色金融更普惠,让普惠金融更绿色”将对促进市场经济转型升级,推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钱立华指出,金融机构的“净零”将从承诺阶段进入到实施阶段。全球范围内作出“净零”承诺的金融机构数量仍在不断增加。而金融机构“净零”目શ标,如何从承诺走向科学碳目标的设定、实施、核算与披露,也日益受到关注。其中,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重要性凸显。当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成立的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ISSB),其所制定的全球一致的可持续与气候信息披露标准呼之欲出,国内外对于金融机构碳核算与信息披露的要求也在日益强化。

上一页12下一઺੓页查×看全部

“◐掌”握科技鲜闻 (微信搜索techsina或ϖ扫描左侧二维码关注)મ

新浪⇒科 技

新浪科∃技为你带来最®新鲜的科技&#263e;资讯

઩苹ο੦果汇

苹果汇∋为你带来最新鲜લ的Ý苹果产品新闻

新浪众测∀Í

新સ酷产品第一时间免Ç费试å玩

ૄ◙新浪&#266a;探索

提供最新&#25c8;的科⇔学家新闻,精彩的઩震撼图片

Çⓕ新浪科技意见反જ馈留言板

AllƎ Rights Res੣ervedÿ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 财经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