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电子|逆全球化下消费电子产业链外迁可能性分析|东南亚

发布日期:2022-05-25 09:14:16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ζ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徐涛 胡叶倩雯 苗丰 梁楠

我们认为,逆全球化趋势下电子产业链外迁可能性部分存在,预计是5-10年维度缓慢的长周期过程。近>年来的国内人力成本提升、各国关税上行、服务本地市场、分散供应链等因素是导致部分工厂外迁的动因之一,迁入地需要较长时间具备承接能力;同时国内企业受益于工程师红利主动进行结构化升级和转型,将部分低附加值产业⊂主动外迁是动因之二。与此同时,产业链玩家重新洗牌可能较小,外迁以国内龙头出海布局为主,呈现“以中为主,出海为辅”特点,行ࣻ业格局将持续向国内产业龙头集中。

消费电അØ子஻产业链的全球化程度现状如何?

目前智‎能手机产ⓖ业链á的全球化程度较高。

从手机成品的角度看,中国、东南亚及南亚目前为主要生产地(制造端7-8成依赖中国生ઠ产),但欧੠美等占消费端近4成,生ℜ产与消费存在一定错配。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行业发展超10年,我们认为整个消费电子产业链分工相对明确,以智Î能手机为例:其中欧美主供核心半导体器件及精密通讯器件;日韩主供面板、存储及CIS、MLCC等核心>零部件;中国则聚焦零部件、整机组装ω等领域,中后段环节产业配套相对完善;东南亚及南亚地区的印度、越南以承接消费电子零部件和整机为主,菲、马、新、印尼则各有侧重。

从主要产业链公司的布局来看,目≠前亚洲仍然是消费电子制造公司的主要聚焦区域,部分消费∏电子龙头公司已经形成了૙东亚/东南亚/南亚制造+亚欧美研发+全球销售的全球化布局。

中š国的产业链地位及近年变化

过去十几年间中国在全球消费电子产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经历了从生产低附加值零件、为国外终端品牌代工到切入高附加值生产环节、国内终端品牌跻身世界前列的转变,奠定了中国内需市场、世界工厂的地位。现状来看,中国目前是全球最大消费电子出口国,智能手机产量占全球比重7-8成,不仅消化国内庞大需求,更出口7成国内智能手机供Ô应全球市场;中国企业广泛布局产业链中后段,在部分零组件生产环节和组装环节占据主导。分析以往产业链持续中国化的原因,我们认为市场潜力大ℜ+政策红利+成本优势是持续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原因。然而展望未来,随着人口红利减弱,劳动力成本提高,东南亚等国家凭借劳动力成本、税收等因素缩短与国内差距,此外近年来国际贸易形势叠加全球疫情反†复引起各国对供应链安全问题的重视,终端国际品牌客户对于产业链平衡配置成为考量。

▍&#263c;产业链是否存在持续外迁可能?

我们认઎为外迁ξ存在可◊能,是5-10年长期缓慢的过程,产业玩家不会巨变,且继续向龙头集中。

短期Δ看,东盟等国进口替代效应影响有限,且国内相关电子厂商海外布局主要通过对东南亚等地FDI或出口再由当地加工后转销实现,但疫情反复使国际终端⊃品牌多地均衡配置产业链成为考量。中期看,国内制造业有能力保障供应链应对阶段疫情冲击,且电子产业链∝全球化分工明确,中国相关厂商经过近40年演化后已经具备效率、成本、供应链等显著优势,中短期外迁对于各国来说并不经济。

长期看,基于近年来的成本提升、各国关税上行事实和服务当地的效≤率需求,消费电子部分产业链及组装环节存在外迁趋势,但迁入地需较长时间具备承接能力;另一方面从中国企业的长期发展看,受益于工程师红利,预计未来国内的消费电&#25d3;子产业也将主动进行结构化升级和转型,我们认为5-10年维度国内企业也将更聚焦在更高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将部分低附加值产业主动外迁。ક

如果¯外迁,前往何处?

首先我们认为美日等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概率不会整体迁回本国,考虑市场ⓨ和成本两大因素,东南亚+ⓔ南亚产业集群可能是首选,墨西哥及拉美国家背靠北美市场同样有望承接部分产能。以印度为代表的南亚及东南亚地区为例,我们详细分析其产业基础及与国内各方面优劣势的对比。配套的公司目前主要依赖中国企业出海,未来或将逐步转向本地配套,预计切换的过程将从低门槛、低价值量૝产品开始,逐步缓慢过渡到高门槛、高价值量产品。

风险因素:

疫情ધ持续升级;宏观环境及各国政策变化;Η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投资建દ议:

短期看,消费电子行业估值水平处于历史Î低位,当前PE-TTM为37倍,接近历史低位33倍;长期看电子产业链部分外迁预计是5-10年长期缓慢的过程,我们仍然持续看¡好在产业链环节具备大客户订单承接能力与精密制造能力、技术优势领先且管理经验丰富、全球化布局的中国龙‰头公司。结合估值水平及业绩成长性,建议关注舜宇光学科技、立讯精密传音控股鹏鼎控股歌尔股份横店东磁等。

੨↑

Âà

§

φ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ઍ

ⓢ新浪财Π经 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ΝrÉved 新浪公司Ι 版权所有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