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旭荣:用手机种地 享城市生活|中国

发布日期:2022-05-27 09:51:55

੟ઽ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在国民经济દ中的占比越来越低,这是否意味着,农业产业ਨ的重要性也在降低?在乡村振兴快速推进的今天,传统的农业,又该如何实现现૮代化,农业现代化的愿景,又是怎样的?

  在5月26ૠ日举行的“2022新京智库春季峰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梅旭荣表示,“农业产业的发展,并非完全以市场标准来衡Ó量,中国的农业产业,是保障14亿人粮食安全的基石。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形态也在不断变化,在未来,用手机种地,享城市生活并不是梦想。”

&#263b;

  基础:农业仍是È压舱石和ⓗ蓄水池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下降是必然趋势,在我国也是如þ此,梅旭荣介绍,在δ2017年,我国包括农林牧渔等各方面的农业GDP,在总的GDP中,占比为7.9%ૄ左右,到现在,再次下降到了7%左右。

  但这并不意味着农业不重要了,事实上,把农业产业扩展到前产、中产、后产及加工和服务业,“在2017年,农业以◙7.9%的GDP贡献,占了27%的就业比重。”梅旭荣说,“同样在2017年,农业食物系统的GDP占比达到了23%左右。农…业食物系统就业的比重超过1/3,达到3Ñ6.7%。”

á

  事实上,农ⓜ业经济增长中,还具有乘数效应,梅旭荣解释,“第一第二产业每增加一个单位,都会使GDP增长3.32个单位。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农业产业的增加值,每增加1%,都可以&#222e;释放出0.14%的农业社会系统劳动力。事实上,我们在农业食物系统的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路径非常通畅。这也是为什么把农业的基础地位,称为蓄水池、压舱石和战略后院的原因。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机及2020年以来的新冠疫情影响下,城市就业下降,农民返乡不离土,为国家创造就业,提供了极大的缓冲空间。”

  &#ffe0 ;立足:粮食安全‎是ૡ基本目的

  中国是农产品进口大国。相比进口,出口方面则相对👽弱势,甚至有不少人认为,"中国的农产品缺乏ી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对此,梅旭荣认为,“我们的主要农产品੠,确实存Ò在竞争力下降的问题,尤其是2005年以来,从西方经济学的角度看更是如此,我们的谷物粮油等曾经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目前已经普遍缺乏竞争力,只有园艺产品还ણ具备国际竞争力。”

 ± 竞争力是如何失去的?梅旭荣解释,“主要是生产成本的快速扩张,其中,人工和土地成本是推高生产成本的主要原Ξ因。”ૢ

  为何会失去竞争力?梅旭荣认为,应从包容性增长的角度去看,“我们的农业政策中,为何要让人工和土地成本上升,这是因为,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上τ升的成本转化为农民收入,包括粮食生产补贴、土地三权分置等,也都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手段。所以,牺牲部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换取农民增收和社会稳定,是我们的农业政策中的重要੬选项。”

  失去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是否意味着失Σ去了市场控制力?其实并非如此,梅旭荣解释称,“我们是一个人口大国,也是谷物生产的大国。中国农业竞争力目标是立足国内口粮的绝对安全,实现谷物基本自♧给的目标,即保障国内主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粮食安全,而不是去抢占国际市场,这是由我国人口与资源禀赋决定的。”

 ⓑ ૥趋势:技术贡献逐渐放‍缓

  在现代农业的发展中,技术的进步是最重要的↔推动力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的进步,为农业生产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

  梅旭荣介绍,Ÿ“从1978年৻到2018年,40年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增长率¥,年均达到了3.26%,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是78%。”

  2005年后,技术贡献开始下降,梅旭荣解释,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不⇐断向产业渗透,一些新的技术变革,还没有来É得及在生产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技术升级换代的幅度很大,但也使得新技术的应用变得滞后,中国如此Ý,全球也都是如此。”

 ৄ 在国内,农业科技投入的不足,也是技术贡献率下降的因素之一૜,梅旭荣说,“2016年,中国农业科技投入占农业GDP的Ņ比重,只有0.76%,如果我们把全社会所有的投入,全部算到一起,这个比例乐观的估计大概是0.9%。所以,我们认为,农业科技投入不足,这是我们的主要因素。”

  变化:食物૎结构正&#ffe1;在转型

˜

  2021年,联合国粮食系统峰会,聚焦食物系统转型话题,在今天,人类食物系统的转型已成共识,梅旭荣介绍,去全球λ范围内的食物系统,正在向健康、高效、可持续、包容性和可抗力⊃几个方向转型。

  在中国,食物转型的现象同样明显,梅旭荣介绍,2020年≈,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天的食物能量供给为3950千卡。其中2952千卡来自国内生产的粮食,1000千卡来自进口粮食。在食物消费中,õ人均每天摄入的能量为2248千卡,而国内生产供给的能量为2900千卡,这意味着,国内生产的⇑食物能量,足以供给国内人均所需。

  既然国内生产的食物,足以供给国内所需,那么进口的食物又去了哪里?梅旭荣说,“我们的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国人平均摄入碳水化合物的量,接近了推荐值的下限,蛋白质的消费者,则接近推荐值的上限δ,这意味着,我们吃主食越来越少,肉、蛋白质和脂肪越૜来越多。这必然导致能量需求也发生了变化,这也是每年进口那么多食物的原因,事实上,我们进口的主要是饲料和蛋白,尤其是大豆的进口,一方面用于油脂的生产,一方面用于饲料。”

  融合:农业Á产业振兴的ρ趋势&#25a0;

  食物转型、技术变革正在成为乡村振兴中不可忽视的因素,尤其是产业振ਰ兴中,一二੧三产≤的关系、城市和乡村的关系等,在产业振兴中越来越重要。

  梅旭荣表示,“产业振兴中,要注意三个融合,第一是产城融合µ,当前中国城市化率已经到65%左右,农业生产主要满足城市需求,产业布局、市场等主要在城å市,农业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同样息息相关。第二是产村融合,产业空虚的乡村,是很难得ℜ到发展的,所以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五个部分之一。第三是三产融合,要重视整个产业链条的融合。”

  近年来,县域经济得ઠ到了更多关注,而在产业振兴中,县域同样是关键的节点,梅旭荣说,“城市消费中的碳足迹‎值得注意,尤其是大城市,如果主食、副食都通过调入的方式满足消费,碳足迹的问题就必须引起重视。事实上,县域在这方面蕴藏着巨大的潜力,在解决大城û市病、生态发展等方面都是如此,因此,未来在县域经济的框架下,推进乡村的再工业化,是值得重视的事情。不过,乡村的再工业化,和上一次乡镇企业的时代不同,是站在高起点上的工业化,比如农产品的加工和食品工业、乡村的数字经济、文旅、农旅、康养产业等绿色健康的产业。”

  未来:用手机种田ς享城市ó生活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过程中,科技的力量仍旧值得期待,尤其在今天,科技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正在不断地塑造着农业现代化的未来愿景。“科技带来了无限想象的空间,在未来,用手机种地′,享城市生活,是农业农村现代化可能的情景。”梅旭荣说。

  科技也在改变着人们的食物和营养,“当前,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中,盐多、油脂多、劣质动物蛋白∀也多,相对的,干果少、水果少、乳制品少,这跟当前慢病高发的现状是有关系的。当前的农业科技领域,也开始关注这方·面的技术研发,在未来,以健康膳食为目标的功能性食品的培育和研发,有非常广阔的空间。”梅ⓝ旭荣说。

  绿色碳科学,也是未来农业科技的方向之一,梅旭荣说,“在绿色碳科技发展中,一是要把地方的产品,做好品牌、规模和效应的૞统筹。二是要发挥农业的生态功能,让农业为固碳减排作出贡献。第三是发展低碳绿色循环农业,&#25bd;通过这样的方式,使绿色成为农业的本色,为今后的经济ⓞ增长作出贡献。”

അ ¾ 新京报记者 ’周怀宗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ਫ਼赵琳

  新浪声Ψ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ધ描述。

24小时滚动播报最૧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ω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263d;言©板

઱ˆ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