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洪言:存款利率下行

发布日期:2022-05-30 08:35:10

Š

ઍæ  文/意见领袖专栏作家 薛洪言

 ¸ ઙ1

  存款利Œ率趋势性下ટ行已成ਫ定局

  近年来,在金融让利实体经济的背景下,贷款利率持续下调,为ⓞ保证银行∀机构的合理盈利空‚间,存款利率进入下行通道,越来越低。

  2022年3月末,金融机构人民贷款平均利率为4.65%,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较2019年同Λ期下降1.0&#266b;4个百分点。就存款而言,虽然基准利率7年没变,但银行挂牌利率却是越来越低了。仅就今年4月来看,2年期、3年期和5年期全国平均存款利率便分别下调了0.03、0.04和0.03个百分点♫。

  结合最新政策导向看,未来存款利率将不再参考基准੦利率实施上限管理,而是要参考债券市场利率(以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代表)和贷款市场利率(以1年期LPR为代表)进€行常态化浮动,以实现银行贷款端和存款端利率的ੜ联动。

  上限管理机制下,只੘要不调整上限,银行通常会将存款定价锚定在上限位置,谁也不愿意下调,免得给其他银行钻了空子,所以调整频率很低;而新的利率定价机制下,银行存款将锚定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进行>定价。考虑到国债收益率和LPR均是市场化动态定价,意味着后续银行存款利率的调整频率ઍ会大幅增加。

Š

  在经济稳增长的背景下૮,10年期国债收益率和1年期LPR保持低位甚至下调是大概率«事件,意味着银行存款利率仍将保持低位,且仍有下调空间。

 ‘ 问题来了,银行之间☼是竞争关系,揽存大战也一度频繁上演,难道转眼之间行业就达成了默契,不再争相高息揽存∏了?

  的确,存款依旧是银行业最主要的负债♣来源,也Å是所有负债中最优质的资金,但ࢵ基于以下几个原因,银行高息揽存的动力越来越弱了。

  一是净息差收窄,银行“卷不动”了。2021年末,商业银行净息差为2.08%,较2019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其中,一贯为揽存大战主力的城­商行降幅૊尤为明显,达到0.18个百分点。0.18个百分点是什么概念呢?如果一家城商行的&#ffe0 ;平均生息资产为5000亿元,则对应净利息收入减少9亿元。

  此&#260e;外,受贷款需求疲弱等因素影响,2022年1-4月,国内银行新发放企业贷款平均利率仅为4.39%,创历史新低。贷款投放面临&#266b;压力,贷款利率持续走低,银行揽存也愈发“&卷不动”了。

  二是同业负债利率持续下行,高息揽存的动力下降。同业负债和债券已成为商业银∀行重要的资金来源ੈ。上市银行2021年末数据Ω显示,存款在全部负债中占比为74.81%,其次为同业负债和应付债券,占比分别为11.81%和7.67%。

  分结构来看,国有大行的存款占比最高,平均为80.63%,对同业负债和债券的依赖度相对较低;股份制行和城商行的存款占比最低,平均在63%左右,对同业负债和&#25b3;债券的依赖度较高à,合&#256d;计平均在30%左右。

  2021年以来,同业存单利率进入ਲ਼下行区间,银行继░续高息揽存−的动力下降。

  三是高息揽存合规风险上升。为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监管在银行负债端强化了吸储成本管控监管,高息੡揽存的合规成本ⓝ逐步提升。

  高息揽存并不符合银行自身利益,之所以屡禁不止,不过是囚徒困境罢了——只要有银‌行高息ÿ揽存,其他银ω行不得不跟进,当所有银行都跟进时,除了抬高存款成本,谁的市场份额也没能增加。

  与高息揽存相比,主动下∇调利率既符合政策导向,👽又符合银行自身利益,只要监ⓗ管持续高压打击有扰乱市场之嫌的高息揽存行为,主动下调存款利率便成为银行最理性的选择。

௄  2—√

  面∫对存á款利率下行,存款人是怎࠽么破局的呢?

  现阶段看,其应对策略有二:一是在同等收益水平下追求更高的流动性,现金管理类产品逐步受到追捧;二是减€少借Ξ款并提前偿还½贷款,尤其是近几年新发放的利率相对较高的住房贷款。

 Ñ 1、现Ù金管理类产品受৻到追捧

  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的运作模式多为短期限滚动续作(如7天、14天、30天等),部分银行还会释放部分额度允许投资者当天存取,并将其与支付、转账等功能打通,一定程度上具备了活期存款的流动🙀性,且收益远高于†活期存款,受到投资者青睐。

  现阶段看,不少银行的现金管理类产品年化收益率Ý保持在2.5%-3%之间,优于货币基金和活期存款,吸引力较高。截至2021年末,银行理财产∀品余额为29万亿元,其中,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存续规模9.29万亿元♥,同比增长22.89%,在全部银行理财产品中占比32%。

  现金管理类产品日渐受到追捧的同时,低风&#263d;险Ι、高流动性的银行同业存单基金也¼开始走红。从4月底发行的第二批共6只同业存单基金来看,目前4只已结束募集,合计募资270亿元,其中两只均达到百亿规模,火爆程度远超同期权益基金表现。

  同业存单基金主要锚定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简称“同业存单AAA”),该指数主要由在☺银行间市场上市的主体评级为AAA、发行期限1年及以下、上市时间7天及以上的同业存单组成(当前成ૉ分券已超过1万只),采用市值加权计算。∼

  指数以2014年末为基日,基日以来年化收益率3.6%,风险低,流动性↔好Ξ,收益也还不错,尤其是在存款利率下行的背景下,综合竞争力提升,受λ到投资者青睐。

  2♠±、少借款,或提前ਫ偿还贷款

  2022年4月末,居民贷款余额72.14万亿元,较去年末增长1.ਮ04万亿元,其中,2月和4月均出现了环比负增长,分别为-3369亿元和&#263a;-2170亿元。从历史上看,仅有少数年份的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会ó出现负增长,类似今年这种短期内连续负增长,在历史上极为少见。

  居民主动偿还贷款,部分原因是节衣缩食,避免新增借贷所致。据社科院统计,2020年末,我国居民的债务还本付息额/可支配收入高达15&#25a0;%,高于韩国12.4%、英国9%、美国7.8%、日本7.6%、法国6.5%、德国6.1ઐ%等。还本付息支出是刚性的,当居民收入预期变差时,੖首选便是减少消费,并避免新增借贷。

  还有一部分原因则是基于资产配置统筹考虑的应对之举。换ñ句话说,当居民的钱缺乏好的ਖ਼投资⌈渠道时,偿还贷款便成为优先选择。

  近日,“该不该提前◘偿还房贷”的话ο题一度登上热搜。这个话题放在前些年,主流的建议通常是૪不要偿还房贷,因为房贷利率比较低,而投资收益相对较高,与其提前还贷,不如进行投资。但时移世易,当下来看,情况发生了逆转。

  受地产调控政策影响,2017年以来银行发放的房贷利率普遍较高,平均在5.5%左右。房贷作为☏银行·最优质的贷款之一,利率定价如此之高,已带有一定的“惩罚性质”,即不鼓励居民购房。而购房人之所以接受,一是在房价上涨预期下着急买房上车,二是市场中还有一些高收益的投资渠道,能够覆盖房贷利ⓟ率成本。

  举例来说,2019年以前☜,市面上有不少高收益的理财产品能够覆盖房贷利率;2020-∠2021年,基੪金投资热火朝天,收益率较高,尤其是主打稳健投资的“固收+”产品,收益率普遍在6%以上。

  到了2022年,房价持È续上涨预期已经大幅转弱,着急购房上车的情绪不再,同Ñ时高收益类理财产≤品几乎全部熄火,资金被迫回流低收益的存款。在此背景下,潜在购房人不愿意高息贷款买房,存量购房人也会选择提前偿还高息房贷。

Ý

  3ਠઝ

  短期૩来看,无论是青睐现金管理类产品,还是提前偿还住房贷款,都属于理性行为,也是相对容易的选择Ǝ。但着眼于中长期,在市场底部买入公募基金才是最佳的੪财富保值增值策略,也是真正“难而正确”的选择。

 À 从历史业绩表现看,权益型公募基金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当前的市场无疑处于历史底部位置,2008年末以来(截至2022.5.17)ધ,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年化涨幅为10.1%,跑赢沪深300指数4.5࠽个百分点,更是大幅跑赢存款和通胀。起点和终点均为市场底部,这个业绩能较为真实地反映偏股型公募基金的投资业绩。

  投资应着眼于未来,展望未来,公募⇓基金还能取得优秀的投ਊ资业绩吗?取â决于两点:

  一是股市的整体表੤现。长期来看,股市表现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即中国经济能否顺利升级,能否保持稳定可持续增长。经济增长这个宏观变量与所有类型的资产息息相关,对于身在其中的投资者而言,更多地是选择相信:相信中国数量庞大੦的工程师群体红利、相信中国强大的制造业基础、相信政策引导下的卡ਫ脖子技术突围,相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国运。

  如果没有这份相信,无论是存款、∈房产还是股票,都没有意义。只要有这份相信,作为经济发展最佳代表的上市公司群体,就∗能交出令投ੇ资者满意的业绩表现。

  二是主动管理型ε基金能否跑赢指数。主动型૮基金能否跑赢指数,取决于股市中的资金结构。据海通证券测算,截至2021年末,自由流通市值口径下A股散户占比约36.1%,机构投资者占比约37.8%(其中,公募基金15.5%、外资9.5%、私募基金5.9%、险资4.7%,其他2.2%−),其余股份由一般法人和自然人大股东持有。

  当前,散户资金仍是股市重要参与者,公募基金能够跑赢散户,也就能跑赢指数。随着散户资金占比逐步下降,主动型基ϑ金将越来越难以跑赢指数,但起码就未来几年看,这一现象还不会ઞ出现。即便有一天主动型基金无法跑赢指数Î,对投资者来说,也可以通过投资指数基金参与股市投资。

  所以,无论如何,基金投资的中长期受益⊗依旧值得投资者期待,尤ℜ其是在&#266b;市场底部位置买入,确定性更高。

  从财富长期保值增值的角度看,公募基金大概率能显著跑赢房贷利率、通胀和存款ⓖ,与其偿还房贷,不如把三年不用的长期资金在当前的市场底部购买基金。而现金管理类产品难以长期跑赢ੌ通胀,只适合安è置短期流动性资金,比如一年以内要用的钱。

  (å本Ι文作者介绍: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બ&#260f; η

  新浪à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Ô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263b;观点。

 ™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星≠图金融研究δ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ઽ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About ૩Sina┊广告ð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੨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Φ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