Û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é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 来源:ⓟ华夏时报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年,重组整κ合明显提速,央企专业化重组再添新案例:此次主角是两家军工央ς企▣,且同属中国航空工业集团。
日前,中航电子、中航机电两大军工央企发布公告称,为重组形成航空工业重要的机载系统上市平台,加快机载系统业务的发展,中航机电与中航电子正在筹划由后者通过向前者全体股东发行A股股票的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航机电,并发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资金。本次交易构成重大资产重组和关联交易,两家公司实际控制人未发生变ⓘ更。
此次重组完ⓣ成后,à将形成唯一的机载系统上市平台,机载系统“龙头”呼之欲出,诞生新的千亿级军工上市公司,影响深远。重组公告发布当日,中航机电、中航电子股价均出现大涨,其中中航电子涨9.28%,Š中航机电涨8.22%。受此影响,军工板块活跃,航天晨光、飞亚达、中天火箭等股票纷纷涨停。
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重组整合变得活跃起来。按照国ਰ企改革的要求,国有企业要实现ⓞ‘板块归属清晰’的要求,一家企业集团旗下有多家上市公司经营同一个主业,会形成资源ટ分散和同业竞争的局面,解决办法就是并购重组,把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
Œ
机载ù系Ü统龙头呼之欲出
据了解,中航电子和中航机电同属于中航工业集团,公司业务ࢮ相似,£但前者的企业规模较ਯ大一些。
中航电子作为此次重大资产重组的吸收方,是航空工业集团旗下航空电子系统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依托下属10家控股子公司开展生产营业活动ö,业务领域涵盖防务航空、民用航空、先进制Α造业三大领域。
而中航机电也是中航工业集团下属航空机电系统业务的专业化整合和产业化发展平台,并在国ࢵ内航空机电领域处于主੬导地位,市场占有率约为55%-60%。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从市值、营收与资产规模等多个方面来看,被整合方ੑ中航机电规模比吸收方中航电子略大。
值得Ë一提的是,此次央企重组与寻常ૉ重组案例不大一样,这与此次重组的目的મ有很大关系。对于合并重组,中航电子与中航电机同时提到,将“重组形成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重要的机载系统上市平台,加快机载系统业务的发展。”
据੧了解,飞Ċc;机制造业的主要产业链分类包括“机体材料”“机身结构”“动力系统”“机电系统”与“航电系统”。其中机电系统与∑航电系统被统称为“机载系统”。在过去十几年中,中航电子与中航机电各自扮演着各自的角色,近几年才开始向机载系统相关的合并重组靠拢。
2014年起,中航电子开始托管中航航空电子系统股份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司管公司旗下数个事业单位管理职能;201Ê8年,中航机电系统有限公司与中航航空«电子系统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合并,成立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并托管于上市公司旗下,其下属有14家企事业单位受中航电子托管;2020年,宝成仪表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并入中航机载系统有限公司,航电资产整合“连横”进一步延长。
截至此轮公告ટ前,中航电子下辖10家控股业í务子公司,托管14家事业单位以及航电资产ફ,下辖38个具体航电业务部门。
与此同时,中航机电也在不断以剥离业务、资产整合等方式,向机载系统靠拢。2013ⓓ年,航空工业集团下属18家机电资产被托管至中航机电;2016年,中航机电利用现金全资收购两家托管单位风雷公司和枫阳液压;2018年,公司发行可转债÷进一步收购新乡航空、宜宾三江;
2019年剥离贵航电机,收购南京航健统筹各子公司的维修能力和资源,增资参股宏光空降装备,完善公司ρ航空机电业务产业链;2020年,公司子公司庆安公司拟将控股的庆安制冷与机电三洋进行重组,重组后庆¢安制 冷不再纳入庆安集团合并报表范围内。
中泰证ચ券研报指出,202☼2年作为国企三年改革行动收官之年,改革红利有望加速释放,国有军工企业混改是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优质资产注入有望维持高位,旗੦下上市公司资本运作有再次加速的趋势。
℘
"
收官之年重ω组整合૮提速
©当前,જ正是国企改革三³年行动收官之年,央企专业化整合动作频频。
据知本咨询数据显示,截至5月17日,今年以来中央控股上市公司、地方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实施重大重组事ࣻ件分别达28起、44起,同比增长267%、250%,主要分布在电气૩设备、机械、电力、食品、房地产、金属、非金属与采矿等多个领域。
日前,国资委副主任૯翁杰明在“深化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改革,争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表率专题推进会”上表示,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要在深入实施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依法依规规范运作、推动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三ৄ个方面争做表率。要继续加大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力度,要稳妥探索符合条件的多板块上市公司分拆上市。
因此,此次ⓕ中航工业集团下属的两个央企重组,૩并ς组建机载系统上市平台,与翁杰明此前提到的国企改革举措不谋而合。
“国企改革će;将继续稳步推进,改革红利或将在2022年得以集中释放。”高级数据分析师袁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是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的。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制定改革方案的出Σ发点,以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深入推进人才强企战略,加大科技协同攻关力度,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已成为央企和国有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国有企业转型升级的力度也将在2022年进一步加大、加速。随着国企向更加景气的新兴产业转型,未来国企估值有望迎来长期重塑。”
…24小时滚动પ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
新浪 财经意见反Ë馈留言板
A∼ll Rights ગResƎ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