牌照红利在消逝 “空壳”基金公司急寻出路|国开泰富

发布日期:2022-06-07 08:35:29

&#25b3;  ∑来源:&#25d0;上海证券报

'  近日,国开泰富基金易主之事终于敲定。在创立国开泰富基金Â近9年后,国开证券正式退出股东名单,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成为新&#25bd;东家。

  公募ⓕ基金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规模直逼26万亿元,但也有一批小型基金公司始终未能找到突围之路,在多年苦苦挣扎之后,因经营无果几乎沦为“空壳”公司。近日,《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അ理办法》的出台,为“空壳”基ϑ金公司的市场化退出提供了新的路径。

  在业内人士看来,随着各路资本的入局,竞争越发激烈的公募行业,其ⓜ牌照红利在逐渐消逝。那些“空壳”基金公司亟须寻找出⊃路,借力新股东、并购重组而焕发新的生机。此外,受访ð的业内人士建议监管部门进一步明确强制退出机制,从保护投资者根本利益出发,对提供低劣投资服务的基金公司予以强制退出。

  ੠尘埃落મ定″国开泰富迎来新东家

  2013年7月,国开泰富基金正式成立。彼时,公募基金总规模†还不到3万亿元。近年来公募基金高速发展,总规模直逼26万亿元。但对于国开泰富基金¡而言,却错失了行业发展ℜ的风口。

  自去年8月੟以来࠷,国开泰富基金旗下已♤无公募基金产品可管。究竟是哪些原因,让国开泰富基金沦落到这般困境?

  在业内人士看来,人员频繁变ð动、公司缺乏风控、债券基−金“踩ƒ雷”等,都是国开泰富基金沦为“空壳”公司的原因。

  2018年5月4日,国开泰富基σ金发布《关于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受理国开泰富基金管理有ã限责任公司代表国开泰富岁月鎏金定期开放信用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诉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债券交易纠纷一案的公告》,显示所购债券“踩雷”对Δ旗下债券产品造成较大冲击。

♨ ઍ 公司发展不χ佳,基金经理便纷纷出走。

  2018年11月,林Œ聪因个人原因离职。值得注意的是,彼时国开泰富基金对林聪寄予厚望,国开泰富旗下首只权益基金——国开泰富开航混合即由林聪担任基金经η理વ。林聪走后不久,2019年10月,梁雪丹、何玄文等基金经理也相继离职。

  颓势难挽。2021年8月,国开泰富基金旗下最后一只基金国开泰富货币发布清算报告。9月,昔日创始股东国开证券便有了退出之意。࠹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官网显示,国∉开证券拟转让所持国开泰富基金66.7%股权,转让价格为37394.05万元。Ÿ

  今年4月,针对国开泰富基金股权转让情ૣ况,证监会提出五点意见,主要涉及北京国有资本运营管理有限公司自身参股情况以及后续如何ળ管理国开泰富基金等事宜。今年6月,国开泰富基金新东ρ家终于尘埃落定。

  警报拉响÷多家ੌ小公司几近“空壳”੪

  国开泰富的此番易੣主,再度引发了市场ਬ对小ৄ基金公司的忧虑。

  虽然ਯ行业近年来高速发展,但头部化趋势明显,龙头公司如易方达基金管理规模突破万亿元,Þ而部分小基金公司艰难摸索,始终找不&#263f;到出路,濒临“空壳”的边缘。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有9家基金公司基金管理规ⓙ模低于6亿元,其中有½7Ì家管理规模不足3亿元。

  以2017年成立的国融基金为例,👽截至3月Û底,旗ਊ下共有7只基金,规模合计不足2亿元。

  原始注册资本金早已不够烧,大ϖ股东不得不再次增资。2022年1月29日国融基金发布公告称,国融证券、上海谷્°若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向国融基金同比例增资2000万元。增资完成后,公司注册资本由1.5亿元增至1.7亿元,股东及股东出资比例均保持不变。

  比国融基金早成立5年的华宸未来基金,近况也颇为艰难⇒。截至今年3月底,华宸未来旗下共有3只基金,规模合计1.Ü31亿Η元。

  上述濒临“空壳”边缘的基金公司都有相似的“痛’点”,即因人员频繁流动与ü公„司经营不善形成恶性循环。

  例如,今年5月,达诚基金核心投研人物王超伟宣布离职,蔡霖成为接任者。不过,从公开资料来看,蔡霖此前或缺乏资金管理ε经验,曾任永赢基金权益投–资部研究员,目前管理达Ν诚基金旗下全部权益基金。

  合煦智远基金的高管变动更是频繁。20ડ21年7月,赵新宇离任总经理。2个Ô月后,副总经理梁涛也因个人原因离职。今年3月,ࢵ林琦同样因个人原因从督察长的职位离任。

  优胜劣汰行>业生态૯亟待净化ࢮ

  新东ਫ家的到来能否让国开泰富基金焕发新的生机,仍需时间的检验。不过,此事引发了行业对小基金公司的思考&#263a;,未来它ੌ们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汇δ成基金研究中心表示,基金管理行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投资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来自科学、系统的投研体系建立和优秀的投资研究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如果在一定时期内不能ࣻ形成有竞争力的投资管理能力,基金管理公司的市场品牌便无立足之本,也就失去了发展和生存的ࢵ基础。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池云飞的看法也较为相似:“基金管理公司要获得长久发展,除了要加强Ç自身的投研建设、人才储备、公司治理,还要根据自身优势打造特色服务,为投资者创造长期的获得感。”

  在业内人士看૧来,优胜劣汰是每个ö行业都需要经历的过程,公募基金行业·也不例外。

  《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近日发布,这为公募基金©管理人的市场化退出提供了路径参考。具体ઽ来看,允许经营失败的基金管理公司主动申请注销公募基金管理资格或者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Ω实现市场化退出。

  池云飞表示,基金公¦司退出主要涉及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保护和由此引发的托管人、基金募集机构之间ਖ਼权利义务的变化,涉及相关人员较多,申请注销或并购重组面临的情况也各不相同,退∗出的各个流程都必须充分考虑各相关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保障持有人利益,因此基金公司的退出较为复杂。

  从海外市场的发展经મ验来看,汇成基金研究中心认为,市场化的兼并重组或是发展艰难的基金公司谋求重生的્一个有效方式。“由于公募基金牌照较容易获取,因此海外市场多¼为市场化的优胜劣汰,发展不好的基金公司便自然淘汰。海外市场也发生了较多行业并购案例,通常为大型公募基金并购具有在某些领域有显著发展特色的公募机构,以壮大自身发展实力。例如,贝莱德并购ishare以增强其在ETF和指数基金领域能力。”

  “美国α是全球最大的基金管理市场,市场机制也相对较为成熟,发展不好的基金公司通常以被收购、合并、转让资产管理业务等方式退出。不仅是发展不好的基金公司,很多大型资产管∠理巨头之间的合并、收购也非常普遍。”不过,池云飞提醒,发展好ੈ的公司并购发展不好的公司有一定的价值,但价值能否发挥出来还得看并购后的整合能力,尤其是两家公司的文化、管理、投研、业务资源等方面在并购后能否实现更大化,整合能力不强反而可能带来负面结果。

  沪上某基金研究员对此较为赞同。在他看来,虽然当前公募牌照红利在逐渐消逝,但依旧具备一定价值,寻找新股东、并购重组或是行业资源整合的较佳方式,但其中也面临一些现实问题。“公募基‎金行业处于高速发展期,股权估值相对较高。大基金公司如ú果选择并购,要支付牌照溢价,但其本身已拥有牌照,小基金公司要有足够的特色才具备吸引力。此外,建议监管层进一步明确强制退出机制,从保护投资者根本利益出发,对那些提供低劣投资服务的基金公司予以强制▣退出。”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છafinance)þ

新浪&#25c8;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Í

AΩ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