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时⋅报 记者卢梦雪 冉学东 北ù京报道
回忆起第一次购买银行理财产品à的场景,小૨涵(化名›)仍历历在目,“我当时就觉着,银行推荐的理财产品好,我不应该存钱”。
彼时,小涵还是一个基本没有金融理财知识的“理财小ો白”,抱着存款∉的目的走进了一家银行,在“预î期收益率”的吸引下,“懵懂”地购买了银行工作人员推荐的一款理财产品。
小涵只是一个缩影。资管新规实施以来,许多投അ资者尚未走出银行理≡财的ਠ“刚兑”印象,将业绩比较基准误认为是“预期收益率”,也难以接受产品的净值波动,因此关于“收益率未达标”的投诉量高企。
普λ益标准数据显示,¹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披露了业绩比较基准的12380只封Ð闭式产品中,有近1200只产品到期收益未达业绩比较基准线(业绩比较基准中枢),占比达9.42%。
8月3日,中银理财再次下调了旗下一款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而近几个月以来,多家银行理财子公司也将旗下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下调,据《Φ华夏∧时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多为固收类产品,混合类产品占少数。
ਨ
κ“预期收益率▥”
抱着存款的目的走进北京东四十条地铁站附近一家股份制银行的小涵,彼时还是一个“理财小白”,在银行内一位工作人员的推荐下,在App上购买了一款理财Á产品。
“我至今都不知道那个人是不是银行工作人员,因为我记得产品合同的签约方和银行并不是同a1;一个名字。”小涵向《华夏ਖ਼时报》ੋ记者回忆第一次买理财产品时的情况时说。
“那个工作人员和我说,这个产品不仅⊥利率比存款高,而且优点在于随存×随取,打破了银行定期存款的资金束缚。我听完就觉得,他这个产品好,我不应该存钱。”小涵回忆到,该工作人员和他说收益率可以达到3.28%▥,比大额定期存款利率还高,而且是PR2风险等级的产品,“等同于存款,没有风险。”
小涵根据提ક示进行了理财风险等级测评,最终显示为PR1。于是,该工作人员又向她推荐了⇓另外一款相匹配的产品,利率相对于存款还是有优势,“虽然最终我ⓞ没亏损,但后来在群里看到一个律师提到有冒充银行卖理财的,我才紧张起来,因为我记得合同上签约的名字不是银行。”
记者了ਰ解到,小涵购买的理财产品签约方实际上为该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不存在冒充银行卖理财的情况,但这却进一步暴露了小涵这一类型的投资者对银行理财市场≡的不了解。
实际上,像小涵一样“懵懂”情况下购买了理财ν的人不是少数,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Þ上,有众多投资者投诉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ë达“预期收益率”甚至亏损。
资管新规实施以来,刚性兑付被打破,银行理财产品向净值化转♠型。然而,众多投资者却尚未从“刚兑”的印象中走出来,难以接受理财产品亏损、未达“预期收益率”。也有银行理θ财经理将业绩比较基准等同于“预期收益率”向客户销售±,未向客户说明可能存在的风险,进一步加深了客户的误解。
银保监会《关于2022年第一季度银行业消费投诉情况的通报》显示,银行理财类业务投诉占总投诉量5લ.1%,¸约3872件♩,位列投诉业务的第3位。
而近几੫个月来,多家理财子👽公告下调旗下产品业绩比较ⓜ基准。
下调业绩Ÿ比‹较基准c8;
8月π3日,中银理财发布公告称,拟于2022年8月9日起对“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07”产品(下称“稳富007”)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即:由2.70%-4.00%(年化)◙调整至2.50%-3.સ80%(年化),即在原业绩基准基础上下调了20个bp。
稳富007是一款固收类产品,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期限类型为1-3个月(含),2021年8月4日成立,成立之初募集规模达17.77亿元。记者注意到,该产品成立以来未发生亏损,净值较稳定增长。截至&8月5日,该产品净值1.0367,收益率3.67%,超过调整ι前后的业绩比较基准中枢(3.35%、3.15%)。
这不是中银理财第一次下调旗下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中银理财旗下的稳富系列、(7天、6个月、9θ个月、1年、2年)最短持有期固收/固收增强理财产品、欣享天添、(3个月)最短持有期混合类理财产品等多款产品均公告下调了‡业绩比较基准。
而不同于稳富007的收益率大多数时间高于业绩比较基a0;准,部分产品存在着兑付收益“不达标”的情况。如中银理财的(1年)最短持有∃期固收增强理财产品、(2年)最短持有期固收增强理财产品、(3个月)最短持有期混合类理财产品等等。根据南银理财通数据,其ਗ਼中部分产品年化收益率仅在较短时间内高于业绩比较基准。
此外,其他理财子公司也有多款产品将业绩比较基准下调。如浦银理财的利多多公司理财产品、悦盈利系列6∞个月定开型的A、H、G、W、J、S、Q、I、τF、U、T款、金鼎十四月ક封闭9号等。招银理财的招睿月添利(平衡)2号H款等。
银ℑ行理👿财 市场细分发展
密集下调业绩比较基准,原因几何?投资者♨应如👽何看ੌ待?
ÿ 独立国际策略研究员陈佳认为,金融机构自身对理财产品设计和服务能力在ৄ加速分化,理财产品વ差异化竞争的格局正逐渐形成。
在理财子公司方兴未艾之前,我国的理财市场就已经初具规模。但彼时市场产品同质化严重,收益率、期限、产品标的、底层资产等等几乎大同小异,市场主要比拼的是各理财单元的营销实力。如今,市场»净值化发展、外部监管趋严与内部管理细化,银行理财子需要在细分市场找到自己的立足点,“下调部分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就是相较于几年前હ理财产品市场结构化刚兑而言非常具有‘市场化’特性的操作方式。”陈佳表示。
ν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博士罗皓瀚指出,理◘财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计算基于多项指标,部分产品该项指标的下调也ⓐ会有基于实际经济动态的考量。
“综合来看,业绩比较基准的调整除了与宏观利率市场大环境的变化,影响到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基本面、国内金融改革引致理财产品市场变ù迁之外,还涉Æ及到理财子具体的产品设计能力。”陈佳向《华夏时报》记者直言,由于今年是理财新规执行第一个⊆财务年,许多微观层面的体制机制落地问题还有待进一步理顺。
诚然,也有一股ઝ份行理财子的内部人士向《华夏α时报》记者表示,部分下调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成立较早,仍为预期收益型产品,不符合监管的净值化管理要求。因此⌉,可通过下调其业绩比较基准降低部分投资者收益预期,进而降低对应产品的募集规模,达到产品逐步清退的目的。
但整体来看,理财市场的兑付情况还是比较乐观。普≥益标准数据显示,虽然净值化转型后,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保息,但仍有近9成的产品到期↔收益率可以达到银行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线,甚至超4成的产品到期收益率超过了业绩比较μ基准中枢,实现了超额兑付。
而银行理财市场的业绩比较基准整体也处于下行阶段。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新发封闭式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平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é9%,环比下跌0.12个百分点;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2%,环比下跌0.10个百分点。
će;
责þ任编辑:孟俊莲 主编:张志ò伟
24小时滚动播报º«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新સ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AŅ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