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偌馨:消费金融的至暗时刻|金融

发布日期:2022-08-08 09:09:48

  文/意见领袖专ਮ栏作⌋家&nbspÑ;洪偌馨、伊蕾

☞  &#25a0;â1

  疫情三੆年,消费金融行'业备受炙烤Å。

  今年,多地疫情的反复以ৄ及静态管理,∝让消费金♡融市场再次进入‘至暗时刻’。以最具代表性的信用卡来看,最近,央行公布了《2022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情况》(下简称‘报告’),数据揭示了市场的残酷一面。

  报⊆告显示,截止到一季度末,国内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8.5万亿元,环比下降1.38%。这是继2020年一季度市场首次遭遇疫情冲击,该项数据出现大幅滑坡之后√,时隔两年市场再次出现负增长趋势。 

 ‍ 另一ⓨ个可以参考的数据是,2022年一季度国内银行卡卡均授信额度2.7万元,授信使用率39.28%。这也是近几年来,该数据首次跌˜破40%。

  所谓授信使用率,计算的是银行卡应偿信贷余额与授信总额之比,它能更直接地反映客户的用卡情况。在疫情发生之前,国内信用ટ卡授信使用率一»度高达45%,但从2020年一季度市场受到冲击之后,这一指标持续下滑。

  更糟糕的是&#260e;,在市场持续收缩的态势之下,资产质量的变化也૩同样令人í担忧。

  截至一季度末,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26.76亿元,继2020年三季度之后再次突⁄破900亿大关,较去年四季度增长7ⓦ.71%,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比例为1.09%。

  事实上 ,不只是信用卡,从一些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一季报中也能看到市场风向的Ú变化。

  作为这些公司最重要的业务布局及收入来源,消费金融市场的波动也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财报数据。ú从一季报来看,普遍呈现利润下滑、不良攀升的局面。♫但众所周知,一季度ਭ应该已经是疫情影响范围较小的时期。

  一੟位来自已上市的金融科技公司从业者告诉我,上半年4、5月份,疫情较为严重੤的时期,逾期规模增长是往日的1.2-1Ê.5倍。

  考虑到风险的滞后性,更大的压力是在三四季度。但મ如果后续疫情仍未好’转,消费金融市场恐将面临更大的&#260e;挑战。

  从金融科技公司一季报来看,潜在 的危机还来自于消费意愿的持续低迷。即便是以运营见长的金融科技公司,也出现了用户活跃度大幅下滑¡的情况。乐信一季&#266a;报显示,报告期内使用乐信平台贷款产品的活跃用户为570万,同比下降30.7%。

  某大行零售金融条线Æ的人È士表示,现在不管什么类型的个金产品都有&#263a;资产质量恶化的趋势,甚至连有抵押的产品也不例外,这是过往不曾出现过的情况。大行尚且如此,那些覆盖‘下沉’市场和客群的银行受影响更大。

  种种迹象表明,这可能是自疫情发生以来消费金融市场最艰难的一段时期,虽然此次关键指标下滑的幅度不及疫情刚暴发时,但对于机构而言,相比于两年前的措☞手不及પ,市场环境的持续不振与消金行业的发展前景更令人担忧å。

  2⌉Κ

  市场参与者们已经在竭力挽救颓ÚÊਪ势。

  今年以来,许多银行、平台加大了对客户的支持和服务力度,不仅主动为૊封闭期间的客户î提供账单延期、息费减免等降负政策,还展开了一系列线上线下的运营活动以提升客户的参િ与度。

  前述央行的统计数据显示,尽管信贷余额等多项关键数据੎呈现收缩趋势ૄ,但今年一季度,银行卡授信总额环比上涨2.93%,信用卡和 借贷合一卡总量环比也有小幅增长,说明银行还在竭力打开增量市场。

  然而,从授信使用率指标的下滑趋势来看,即便信用卡机构还愿意Ú发卡提额、促进消费,客户也很难延续以往的消费力。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卡‎均消费金额和▣笔均消费金额分别同比下降4.85%和12.86%。

  今年因疫情反复,尤其部分城市经历了静态管理,出行、物流受限,线下和线上消费都受到极大的冲击。此前国家统计局披露ⓨ的数据显示,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0.7%,ⓞ其中,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1%。

  一个极具代表ઢ性的案例来自备受疫情困扰的电影行业,其在2022年上半年交出了8年来的૪最差成绩单,全国电影总票房约172亿元,观影人次较20′21年同期减少2.84亿,同比下跌超过40%。

  此外,相比疫情刚发生的时候,今年消费者的心态、收入,以及对于未来的预期都发生了不小的变化,而这对于消费金☏融市场来说可能影响更为ⓙ深远。

  今年上半年,笔者身边的许多朋友都表示,自己的信用卡账单金额屡屡创下历ⓚ史最低,只有以往月账单消费额的20%≅-50%,除&#263c;了房贷、车贷等固定支出项目之外,消费支出大幅缩减,消费意愿降低了很多。

  Ì巨大的市场压力已让消费金融玩家头疼不已,>而来自å监管的‘紧箍咒’也丝毫没有放松的迹象,反而越收越紧。

  尤其监管对于消费者保护愈发重视,对于金融机构的客诉量压降等指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惩罚力度也∞ì层层加码,这给金融机构带去了不小的压力。更甚的是,一些借贷逾期的客户钻了消保的空子,把投诉作为逃废债的手段。

Õ

ૢ Ë 3

  眼下是否已经是‘至暗时刻’?对于这个问题,消费金融市ੑ场人士看法不一૥,但大多Ρ数受访者都表示不太乐观。

  受规◐模增长压力以及监管要求‘让利’等因素,不少机构放松了风控门槛,希望通过降低准入来维持业务ગ的发展。但这显然也是一招险棋,如果未来一段时间经济形势和市场环境无法转好,资产质量将会Τ进一步承压。

  但如果顺应趋势暂时蛰伏,很多机构又担心会就此失去市场份ੇ额,以后再难找回Ã领地。再加上,曾经高速发展的势头一旦&#25a1;‘急刹车’,很多潜伏的问题都会迅速冒头,包括‘不良’的压力也会加速反弹。

  虽然从两三年前来时,行业就在高呼‘拐Β点已至’,但眼下‘存量’之争俨然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最新的《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中也着重强调了‘高质量发展’这一要求。૦

  包括强化治理信用卡过度授信;不得以发卡量、客户数等作为单一或主要考核指标;以及规范信用卡外部合作行为管理等。而睡眠♧卡比例超过20%的机▩构不得新增发卡,也为行业粗放发展的模式正式按下👽‘停止键’。

  那ϒ⇐些原本就稳健发展、合规经营的机构大多主动选择了放缓节奏,专心修炼内功,把重心转向存量客户的运营。ϖ

  与此同时,在如ⓚ今的市场环境下,尽″最大努力降ષ本增效,这几乎是所有机构的选择。

  过去两年,削减ⓐ市ξ场营销投入、权益缩水已经是市场上的常态,裁员‘过冬’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而那些尚处于探索阶段、高投入低产出的业务板块,例如,先买后付类产品,以及对线下高度依赖的业务模式,则成为‘被优化’的Š重灾区。

  一位消费金ࢮ融行业的HR告诉笔者,行业里很多公司都在Â做人员优化,薪酬也有不小幅度的下调。尤其对于一些业务部门,过去提成占了不小的比例,现在也指望不上了。如果坏账起来太快,可能还Β会扣去不少奖金。

ˆ  另一位民营银行人士表示,对于一些业务做得比较θ稳的公司来说,眼下的情况ਜ਼还不算太糟糕。但由于大家对未来比较悲观,导致现在有些踌躇不前。

  贷款不放吧,机构℘不发展肯定不行;放吧风险太高ય,一不留神就成为最♨后的‘接盘侠’。

  大浪淘沙∞,与风险共舞、和周期对抗是消费金融的宿命。这不是他们第一ƿ次苦熬‘至δ暗时刻’,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无论如何,行业的进化从未停止。

  (ⓢ本文作者介绍:洪偌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હ“馨金融”创始人。)

થΙ

š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Ø财经的立场和观点。ࢮ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å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ο洪偌å馨,资深财经记者、主持人,‡自媒体“馨金融”创始人。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05સ2-0066ੜ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Aboutપ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૪ht≠ © 1૨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266b;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