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元银行理财15个月仅赚9元 投资者如何面对理财收益落差?|理财产品

发布日期:2022-08-12 10:48:51

  在“雪糕刺客”引起热议后,不少投资者也在网络平台吐槽遇到了“理财刺客”。他们购买的银行理财产品实际到期收益与业绩比较基&#25d3;准相差甚远。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在市场利率下行的大背景下,多家银行近期发布公告下调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或许这将ૢ降低投资者的心理预期,减少“理财刺客”带来的刺痛。目前社交平台虽经常见到网友吐槽理财产品收益不及预期,但银行理财产品总体达标率其实还不错,整体来看理财市场的¦兑付情况还是比较乐观。

  ζ网友15个月赚&#263b;了9੎元

  '自称મ理财“◈理了个寂寞”

  “5万放了476天赚了170多,买的时候标注4.4%的基准,差的也太多了吧。”6月底,网友小ભ思ⓩ在社交网站晒出了自己理财资金到期的页面截图,ª对自己的收益感到很失望。

  北青报记者查询这家银行的官网,找到这款产品的到期信息公告。这款产品是某国有大行理财子公司于去年3月初发行的一款固定收益类封闭式理财产品,风险等级PR3,投资期限ਖ਼476天,到期日是今年6月27日。该υ产品业绩比较基准是4.4%,但到期日产品净值却只有1.0035。北青≡报记者粗略计算,其实际年化收益率在0.27%左右,还不到业绩比较基准的1/16。

  另一位网ਜ友小丽买的也是这家理财子公司的一款风险等级为PR3的封闭式理财产品,投资期限γ15个月,到期日是今年4月26日,业绩比较基准为4.20%(年化)。

  北青报记者从该银行官网查询到,该产品到期日ⓘ净♫值为1.0009,也就是说1万元投资了15个月,能挣9元钱。粗略计算,实际年化收益率约为0.072%,大约是业绩比ⓒ较基准的1/60,甚至只相当于托管费率0.20%的1/3。

  小丽说⌉:“看到手机银行的ࣻ到期金额后我就蒙了,以为自己记错了本金。后来翻看交易明ð细,果真是本金进本金出。定存一年还有1.7%的利息,我这400多天仿佛理了个寂寞啊。”

  多个银<行理ⓒ财产品è收益

  ▧远低于业绩比较基૥¯准

  小思和小丽的遭遇不是个例,到期收益率远不及业绩比较基准的产品也不止那家大行才有。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上,多家银行的客户都在投诉自己所∪买的理财产品收益未达预期。某股份行客户投诉称,自己购买的一款低风险固收理财产品连本金都亏了。该客户晒出的截图显示,8万本金ਜ਼理财6个月,亏了&#263b;785.889元。

  有网友去年7月在另一Þ家大行的手机银行∼购买一笔5万元理财,业绩比较基准为4.2%,今年7月资金自动赎回到账后才发现,5万元੢理财仅赚了45元。

  还有投资者两年前买了40万某银行R2级别理财产品,期限↔760天,“预期收益੩率”(实际应为业绩比较基准)为4.5%,产品8月初到期,兑付时只有3.2%的收益率。该投资者称:“低风险产品我们肯定是预期银行能兑付的,不然,我们为什么不在两年前买4%左右ૌ利率的银行大额存单呢?”

  银行理‘财不È保↓本

  业绩比较ⓝ基ધ准不ρ是承诺收益

  多家银行的专业人士告诉北青报记者,资管新规已推出四年,银行理财早就不是大家以为的保ⓥ本保收益,这些被投诉的产品⊕也明确说明是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至于业绩比较基准,虽然也是用年化收益率形式表现,但并非大家以往熟悉的预期收益率,而是基于产品性质、投资策略、过往经验等因素对理财产品设定的投资目标,不代表产品的未来表现和实际收益,也不是银行对理财产品收益的承诺或保障ⓗ。

  某国有银行的理财经理朱先生通俗地解释说:“前些年的银行理财≠产品都有预期收益率,也都能实现,所以很多客户还觉得银行理财产品是刚性兑付的,保本保息。资管新规推出‰后,情况完全变了,银行理财都不保本保息了。现在的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都跟基金一样,是净值型的,没有预期收益率,只有业绩比较基准。业绩比较基准可以看作是净值型理财产品未来收益的‘小目标’,类似于ਯ划了‘及格线’,但不是收益承诺。投资者最后拿到的实际收益可能比业绩基准高,也可能比业绩基准低。所以,投资者买银行理财也要有‘买者自负’的风险意识,不能闭眼盲入。”

&#25b3;  单一数ⓕ值型Õ业绩比较基准是

  “理财刺⇐客‏”主要ä区域

  据了解,业绩比较基◊准主要有三种形式,包括单一数值型,区间数值型和指数型。北青报记者注意到,业绩比较基准为单一数值型的理⊄Í财产品是业绩不达标的主要区域,尤其是那些基准设置较高的产品。

  以某合资理财公司为例,中国理财网公布的信息显示,该理财公司目前已有24只产品到期,都是封闭期12-15个月的固੕收类产品。这24只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均为单一数值型,都在4.3-4.5%之间,只有5只达到业绩比较基准,实际年化收益率在4.45á%-5.67%之间。未达标的19只产品中有13只的实际年化收∪益率是2字头。比如,8月3日最新到期的一只一年期产品,业绩比较基准为4.35%,实际年化收益率2.48%,还不到比较基准的六折。 到期收益率最低的一只产品实际年化收益率仅1.8%,与业绩比较基准相差2.55个百分点,差不多打了四折。

  业内人士指出,区间型业绩比较基准会有下限和上限,即使理财产品表现不理想,一般要达到下限还是比较☏容易的,但这种区间型的形式直观上不确定性就较大,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较弱;单一数∇值型的业ⓩ绩比较基准看上去确定性更强,在销售环节更容易吸引投资者,但实际到期时不容易达标。

  虽然社交平台经常可见网友吐槽自己的理财产品收益不及预期,但银行理财产品总体达标率其实还不错。普益标准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到期的封闭式产品中有12380只产品披露了业绩比较基准,其中10367只产品能够计算到期收益率,有近9成的产品到期收益率可以达到银行设定的业绩比较基准线,甚至超4成的产品到期收益率超过了∅业绩比较基准中枢,实现了超额兑付。整体来看,理财市场઼的兑付˜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

"☼

  分ਬ析

  下调ૄ业绩比较基准不代ઙ表实际收益ਰ率必然下降

  8月3日,中银理财发布公告称,拟于2022年8月9日起对“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07”(WFJZY007A)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进行调整,由2.70%-4.00%(年化)调整至2.50%-3.80%(年化),即在原业绩基准基础上下调了20个基点。截至8月4日,中银理财-稳富(季增益)007-WFJZY007A的净值为👽1.037851,意味着持有一年的实际收益率为3.௄79%,不仅达标,还超过了最初3.7%的—基准。

  已运行一年多的招银理财招睿月添利平衡2A产品也曾多次调整业绩比较基准,去年10月8日,这只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从单一数值型变为区间型:3.20%-ો3.80%。两个月后,区❄间下限降至3.1%,上限不变。今年1月,区间下限大幅下调0.3个百分点至2.80%,5月又进一步下调至2.6%,但上限一直没变。

  招行官网显示,招银理财招睿月添利平衡2A产品8↵月8日的净值为1.061700,意味▒着成立20个月的收益率为6.17%,年化收益率约为3.7%,已经接近区间上限,还超过了最初的业绩基准3υ.5%。

ੋ  从中行和招行这两款理财产品的情况可以看出,即便银行下调了η业绩比较基&#25d0;准,也并不代表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必然会下降。

  值得注 意的是,银行±理财市场的业绩比较基准整体也处于下行阶段。普益标准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新发封闭式和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的平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79%,环比下跌0.12个百分点;封闭式净值型理财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4.12Œ%,环比下跌0.10个百分点。

  对于习惯了预期收益率的投资者来说,如何挑选优秀的É净值型产品,◯避免“理财刺客”的刺痛呢?ß

  融360数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表示,业绩比较基准只是一个参考的收益率,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实际收益率会围绕业绩比较基准上下波动,有时可能会偏离较远。理财产品打破刚性兑付后,投资要自负盈亏,购买理财产品不能只看业绩比较基准,要重点考察产品的风险,产品风险高低主要从风险等级、投资范围、资产配置比例、历史Ο净值波动等方面判断。一般来‹说,业绩比较基准较੬高的理财产品,要么风险偏高,要么流动性偏差,投资者要能平衡产品风险、收益、流动性之间的关系。

  普益标准૪研究员苟海川建议,投资者在购买理财产品前可以充分了解此类产品的历史业绩表现,同时Ý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风险偏好选择产品,如风险偏好较低可以选择中低风险产品,风险偏好较&#25d0;高,可以选择中高风险产品。

ñ ▥ 本组ⓖ文/本报记者 程婕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æ二维ê码关注(sinλafinance)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

AƎ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φ所有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