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贷款整改关键点:个人信息“断直连”进展几何|征信

发布日期:2022-08-20 07:07:52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 本报记❄者 李晖 北京报道

  《关于加强商业银行互ર联网贷款业务管理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银保监规〔2022〕14号)(以下简称“14号文”)发布近一月,其影响正在助贷市场进一◙步发酵。

  此次14号ੜ文的主要变动之一,是将整改过渡期限调整到与《征信业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25a1;法》)的期限一致(即2023年6月30日)。这种变∋动的原因在于,在打破商业银行“核心风控环节过度依赖合作机构”的整改目标中,个人信息的获取与使用这一环节正是关键。因此,在这一问题合规解决前,商业银行互联网贷款的很多要求事项难以完整落地。

  《中国经营报》记者近期采访多位银Α行、数据公司人士获悉:目前,银行、数据源以及持牌征信机构在³实践中主要摸索出两类个人信息“断直连”模式,其性质可以理解为整改期间的一种探索过渡模式。ù

  “征信‘断直连’体量大、所ς涉环节纷繁,是合规整改痛点。特别是数据接入征信机构的具体操作模式、征信信息界定仍有不清晰之处,需要ਯ进一步明确。”一位银行高管ૌ在近期一场闭门会上呼吁。

  过渡期&#261c;模式落☺定

  根据今年1月正式实施的《办法》,从事个人征信业务的市场机构,应当依法取得中国人&民银行个人征信机构许可;金融机构不得与未取得合法征信☎业务૩资质的市场机构开展商业合作获取征信服务。

ઽ  去年7月,个人信息与金融机构全面“断直连”的“窗口指导”对上述《办法》中的要求进行了具体细化。按照彼时“窗口指导ડ”,平台公司或其他市场主体不得将自生或外来数据以任何形式直接向金融机构提供,而需经由“平台—征信机构⇓—金融机构”的合规路径。受此影响,不少助贷、大数据等各类市场主体启动寻求与持牌征信机构合作。

  从市场上仅有的两家持牌个人征信机构的业'绩数据看,上述监管要求明显加快了机◑构的业务推进速度。以判断征信机构经营规模和市场影响的重要指标“产品调用量”为例,今年上半年,百行征信累计调用量超过38亿笔,同比增长351%。另⊗外一家后来者朴道征信截至今年6月末的调用量为19亿笔。

  一位上海国资背景数据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以来,金融机构开始密૙集进行“换签”,即把原来数≡据源和直接客户签的合同,更换成数据源和征信机构、征信机构和直接客户的两两协议或三方协议。“目前从我们接触到的主流机构看,一般两家征信都会签。目前估算进入换签流程的已经有50%,但真正换签完成启用新模式的,不足ì10%。”该人士称。

  据记者采访ξ了解,目前,市场相关机构实Š践探索两种个人信息“断直ਖ਼连”模式:一类是间连的通道模式,另一类是直连导流模式。大部分拥有一定数据源和风控输出能力的公司,包括一些助贷模式的金融科技公司、平台金融公司、大数据服务公司多选择通道模式。

  一位保险公司旗下金融科技子公司高管指出,在核实客户身份真实性的业务流程中,助贷机构会先把原先直接推给银行的“客户四要素”、贷款金额、期限等申请信息一并推送至征信机构API接口,由此接口中转到Π放贷机构,放贷机构再从征信机构接口调取数据做二次审核和风³控,然后将审批意见反馈至征信机构接口,再由征信机构推送至助贷平台完成੭结果展示。

  而导流模式则相对简单,即从助贷Ô交互界面全部跳转至放贷机构。由于助贷平台没有与客户进行信息交互,也不涉及通过征信机构居中传递。“但这种方式定价较低,助贷方权利少,适合没有太多金融自营业务主要做导流的平台(比如抖音¯、头条),而不适合有较多金融自营业务和能力的平👿台。”前述上海数据公司人士认为。

  也因此,当前“通道模式”被市场普遍认为是个人信息“断直连”的主流标准。有市场人士认◊为,虽然不能说百分之百满足监管相关要求,但一‌Ψ定程度是当前对消费信贷负面影响最小的一种安排。

  金诚同达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彭凯向记者表示,目前的模式其实是寻找了一个阶段性的平衡点,未来是否能落定,还要看这一模式运行后续的效果。假设后期&#260f;监管态度缓和,互联网平台和银行等资金方是否可以直χ接进行简单非▨敏感信息交互还需等待。

  探索弹性⌉空间•呼Κ声再起

  虽然机构˜探索个人信息“断直连”的模式基本确定,但受±到银行能力、政策理解程度、助贷端话语权等实际差异,实操中仍有很多细节并不易落实和统♦一。

  “断直连”的提法最早始于2017年第三方支付领域整改,即支付公司切断之前直连银行的模式,接入网联或银联。某城商行互联网金融风控与合规负责人顾亦明认为,由于资金流的唯一可鉴别性,支付断直连的可执行性比较明显。而在数ⓩ字化助贷业务中,个人信息断直连是信息流范畴,信息流不存在唯一可鉴定性,可能将会面临一系列问题。“第三方支付断直连的一个重要前提是所涉及相关方都是央行◐发牌的持牌机构,但助贷市场涉及主体广泛,包括提供数据查询和风控输出的助贷方▦、融资担保方甚至贷后处置的催收方,这些主体都没有统一主管单位甚至牌照,很难统一要求。”

  Œ据记者了解,各家机构在对政策的理解并ò不一致,比如是否所有接入数据都算作征信数据。“有些嫌麻烦,统一通过持牌征信公司接入;有些实力强的助贷平台不想交那么多维度数据,ⓛ就分一些场景、选一部分和授信相关的数据,避免一刀切。”前述上海数据公司人士透露。

  ⓢ整体来看,目前个人信息“断直连”ૡ的实操难点仍比较多。首要问题在于市场需求大、市场供给少。在近期新金融联盟NFA针对“互联网贷款整改衔接”ⓘ的一场闭门会中,就有银行人士直言:数据市场的交互需求那么大,但到了征信环节却只有两家。一个管道从大动脉到了某一个环节突然变成一个毛细血管,将非常脆弱,是否可以给征信市场更多包容空间?

  “从实际效率看确实比较缓慢,相当于原有合作的沟通中多了一方,一些流程制度主要是征信机构方定૟,有时候一个简单的技术接口,沟通流程ર就要很久。”一位助贷平台人士੘向记者透露。

  记者在招投标网站上注意到,在一家财险公司旗下普惠金融业务数据服务采购中标名单中,既有百行征信、朴道征信的身影,也有同盾科技、百融、度小满等传统助贷市场公司身影,提供的服务基本围绕信贷反ò欺诈、多ρ头借贷的数મ据查询。

  难点之二在于合规成本走高,一部分机构对此确实动力不足。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普惠Œ金融研究院研究员Ú顾雷近期指出,根据初步估算,“断直连”可以增加大型互联网平台导流收费5%~6%,小型互Κ联网平台的成本增加8%左右。

  一位数据源机构人士告诉记者:此前我们和金融机构签约,假设每查询一次的成本是0.5元,é换签后,如果整体价格不变,其中5%~30%要给征信机构。强势数据源方费用可以谈到5%,弱一点的机∠构会更高。如果数据源方不愿意承担这个成本,那就通过涨价的方式由银行来承担这个成本。目前是银行相对强势,但当未来征信机构接入数据源足够多以后,情况还੥不好说。

  但从银行强化内功,杜绝贷款管理“空心ਖ਼化”的角度看,加大对自身风控和科技能力投入有其现实意义,不失ૄ为一种“刮骨疗毒”ર。

  有市场人士也认为,“断直连”有利于银行信贷底层服务的“穿&#266a;透”,厘清各类主体的权责。但实现商业银行“完整准确获取贷前贷后所需要的信息数据é”的目标,不Í能是仅仅要求单个商业银行自身的努力来寻求突破,还要从完善个人征信业务的管理措施去入手,提出更明确的细节实施方案。

ξ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¹(sinafinance)

新浪财经⊇意见反&#25bc;઩馈留言板

Al⇓l RigŅhts Resκ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