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风险的化解途径还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2-08-25 09:13:20

股市瞬息万变,投资难以决策→?来#A股参Β谋部#超话聊一聊,[点击×进入超话]

⌈  ⓐ房地产风险的化解途径还有哪些ç?

  原创&nbsp&#25d3;;അ罗志à恒 粤开志恒宏观

  ≠粤开ℜ证券首席经济学家ઙ、研究院院长:罗志恒

♬  研Ǝ究助ⓠ理:马家进

ઞ  ï摘જ要

  房地产业攸关国计民生,牵动居民、房企、上下游行业Ø、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利益。728中央政治局会议和5年期LPR大幅下调,均释放了稳地产稳经济的明确信号。当前房地产相关主体面临怎样的困境?房地产风险的原因和症结⊂是什么?已有纾困政策存在哪些不足&#25b2;?未来房地产风险化解的途径有哪些?

  一ª、当前房地产形Ζ势严峻,各利¬益方均面临困境

  1、居民信心受到严重冲击,购房意愿下降。一方面,已购房者担忧期房无法•按时交付,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企债务违约和楼盘烂尾事件增多,曾于7月初引发业主维权的“断供风波”;另一方面,潜在购房者因未来收入不确定Η性增大、期房烂尾风险以及预期房价下降而保持观望情绪,‏购房意愿下降。

  2、房企面临突出的资金链紧张问题。δ资金来源方面,房地产销售低迷导致½销售回款减少,房企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导致外部融资难度增大;支出责&#25d0;任方面,前期预售的期房需要按期交付,拖欠建筑承包商和供应商的账款需要支付,到期债务需要还本付息。

  3、上下游行业经营和就业受到严重冲击。建筑承包商和供应商账款被拖欠、订单减少,部分企业甚至被拖੩垮,导致相关行业就业受到冲੒击;家具、家装等地产后周期行业也受到拖累,7月相应的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Β6.3%和7.8%,地产相关消费低迷拖慢社零消费企稳回升步伐,削弱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ਲ਼ 4、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支出责任增加,加剧财政紧张形势并影响基建投资。一方面,作为重要财政收入来Ø源的土地出让收入减少ë,1-7月累计同比下降31.7%;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防范房地产企业风险外溢,切实承担“保交楼、稳民生”的属地责任,需要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这将加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限制财政发力空间。

  5、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上升,“宽信用”难度加大。一是抵押品价值下降、坏账风险上升;二是居民购房需求低迷,导致♤信贷投放增速放缓;三是房企债务违约风险较高,风险甄别和贷款业务难度增大。一方面导致系统性♡金融风险上升,另一方面使得资金淤积在银行体系内,“宽货币”无法有效传导至“宽信用”,削弱稳Â增长效果。

  二ð、化解房地产风险刻不容缓,现有政策仍不ૡ足૟以扭转地产颓势

ી  1、当前房地产风险的本质是流动性危机,房地产是系统重要࠷性行业,若不及时处置,将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要切断房地产市场负向循环链条,使其切换至正向循环,“保交楼”是破局的关键。

  2、中央和地方积极出台纾困政策以稳地产:需求端通过放松限购和限贷、降低房贷利率、提供购房补贴等方式刺激居民购房需求;供给端通过设立纾困基金、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à等方式盘活问题楼盘◈、救助困难房企,保交楼œ、稳民生。

  3、但一些现实问题的存在将会削弱上述½政策的效果:一是在房企债务违约和楼盘烂尾风险没有妥善解决之前,需求端的刺激政策难以有效提振居民购房意愿;二是当前的供给端政策主要遵☻循“&#260f;政府引导、多层级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可以盘活那些未来销售收入能够覆盖追加投资的地产项目,但对于未来回款不足(已大幅预售或难以销售)的项目作用有限,政府、银行、社会资本等均没有动力参与。因此现有政策仍不足以扭转地产颓势。

  三、未来ϒ房地૞产વ风险化解的途径有哪些?

  当前房地产形势仍较严峻,还需出台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房地产纾困政策。ੌ1)放松房地产调控,稳定房地产销售;2)建立全国性地产纾困机制,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κ3)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地产纾困项目,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4)优化和完善预售资金监管,保障购房者合法权益;5)通过公租房、共有产权房等方式▒加快商品房去化,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

  风险提示:Ò疫情反弹超ਮ预期、房地产纾困੕政策超预期

 &#256e; ੉目录∈

  一、õ当前房地产形势严峻,各利益方均Φ面临&#263b;困境

 ù 1、居民购房意愿下降,房地产♦销售持续低૯迷

  2∝、房企资金链紧张¦,房地产投资下α滑

  3、上下游行业Óબ经营和就业受到严重冲击€

  4、地方政府财â政†收入减少,支出责任♪增加,加剧财政紧张形势并影响基建投资

  5、γ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上升,“宽信用”难度加大

  二、化解房地产风险ç刻Σ不容缓,现有政策ਖ਼仍不足以扭转地产颓势

  三、未来房地产风ࢮ险化੎解的途径有哪些☎?

 િ– 正文

  一、ਖ਼当前ૄ房地产形势严∉峻,各利益方均面临困境

  房地产困局错综复杂,涉及居民、房企、上下游行业、&#25b2;地方政府、金ℜ融机构等多方主体,各方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面临不同的约束条件,同时又相互捆绑缠绕。爆发问题时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问题Θ时千头万绪难以着手。因此要想打破房地产困局,首先要厘清当前房地产各利益方所面临的困境。

  1੢、居民购‡房意愿下降,房地产销੬售持续低迷

  居民是房地产的需求方,销售回款是房企资&#256f;金的重要来源,2021年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合计占房企到位资金和各项应Φ付款ੇ的42%。

  居民信心受到严重冲击,购房意愿下降。一方面,已购房者担忧期‘房无法按时交付,去年下半年以来,房企债务违约和楼盘烂尾事件增多,曾于7月初引发业主维权的“断供风波હ”;另一方面,潜在购房者因未来收入不确定性增大、期房烂尾风险以及预期房价下降而保持观望情绪,购房意愿下降。在前期调控放松政策的作用下ý,6月下旬30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本已恢复至往年同期水平,但受“断供风波”和疫情反弹冲击,7月和8月再度大幅下滑。居民购房意愿不足将导致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并拖累房地产相关消费。

  ઍ2、房企资’Ü金链紧张,房地产投资下滑

  房企既是商品房的供给方,也是土地、建筑建材、开发资金的需求&#25d0;方,处于房地产链条υ的核心位置,是当前房地产风险的源头。੪

  房企面临突出的资金链紧张问题。资金来源方面,房地产销售低迷导致销售回款减少,房企债务违约风险上升导致外部融资难度增大;支出责任¥方面,前期预售的期房需要按期交付,拖欠建筑承包商和供应商的账款需要支ò付,到期债务需要还本付息。一旦收不抵支、资金链断裂,便将出现楼盘烂尾、债务违约、拖欠应付账款;即便能勉强维持,也将收缩业务、减少拿地,导致房地产投ⓥ资下滑。

ü

  3、上下游行业经营和就业ਊ受到严→重冲击

  房地产业具有产业链长、带动作用明显等特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带动建筑业以及水泥、钢铁、有色金属、挖掘机等上下游制造业;房地产消费,ù既直接带动与住房有关的家电、家具੭、家纺、装潢等制造业,也明显带动金融、媒体服务、互联网、物业管理等第三产业ß。

  房地产风险对上下游行业ય经营和就业造成严重冲击▩。建筑承包商和供应商账款被拖欠、订单减少,部分企业甚至被拖垮,导致相关行业就业受±到冲击;家具、家装等地产后周期行业也受到拖累,7月相应的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6.3%和7.8%,地产相关消费低迷拖慢社零消费企稳回升步伐,削弱经济内生增长动能。

  4、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减少,支出责任增加,加剧财ગ政紧张形ê势并影响基建投资

  地方政府面临ઘ两难困境:一方面,作为重要财政收入来源®的土地出让收入减少,1-7月累计同比下降31.7૪%;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防范房地产企业风险外溢,切实承担“保交楼、稳民生”的属地责任,需要提供一定的财政支持。

  这将加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限制财政发力空间。今年ⓡ财政同时面临减收与增支,一方面是疫情反复、地产走弱、俄乌冲突等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局势,另一方面是政策性减税降费退税以及加大支出力度对冲经济下行。上半年31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支差均为负数,紧平衡压力显著增大。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仍大,财政既要保障疫情防控、托底基层“三保”,又要提振国内消费、扩大有效投资。房地×产风险在拖累经济增长的同时,又限制了政府逆周期调控的能力。

  5、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上升੢,“宽ã信用”难度加大

  房地产与金融有着极为&紧密的联系È:一方面,房地产市场规模巨大,房地产开发和居民购房直接带来大量的融资需ü求;另一方面,房地产是高质量的抵押品,是贷款和诸多金融产品的底层资产,关系到金融体系的稳定。

  银行等金融机构遭遇困难:一是抵押品价值下降、坏账风险上升;二是居民购房需求低迷,导致信贷投放增速放缓;三是房企债务违约风险较高,风⊗险甄别和贷款业务难度增大。一方面导致系统性金融α风险上升,另一方面使得资金淤积在银行体系内,“宽货币”无法有效传导至“宽信用”,削弱稳增长效果–。

  二、化解房地产风险ਗ਼刻不容缓,现有政¢策仍不足以扭ý转地产颓势

  本轮—房地产风险的原因是:前期房地产行业持续加杠杆,并挪用预售资金进行“高周转”运作,资¨金链高度紧张,Ņ流动性风险不断积聚;房地产调控收紧导致房地产销售下滑、房企融资难度上升,部分房企资金链断裂,发生债务违约;债务违约和期房烂尾加剧居民观望和金融机构惜贷情绪,进一步强化房企流动性紧张,陷入恶性循环。

  当前房地产风险的本质是流动性危机。金融体👽系发生流动性危机时,需要央行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财政提供注资支持。房地产是系统重要性行业,涉及居民、房企、上下游行Χ业、地方政府、金融机构等多方利益,若不及时处置ખ,将引发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1990年代日本房地产泡沫破灭后“失去的二十年”便是前车之鉴。

  房地产困局的症结是:一方面,房企债务违约和楼Ä盘烂尾风险仍存,导致房地产销售持续低迷、房企融资困难;另一方面,房企资金链紧张,导⊗致债务违约和楼盘烂尾风险难以有效ਭ化解。二者形成一个闭环,至少要切断其中一根链条,使其从负向循环切换至正向循环。“保交楼”是破局的关键,居民信心增强、房地产销售回暖,房企资产盘活、融资条件改善。

  中央和地方积极出&#260e;台纾困政策以稳地产:需求端通过放松限购和限贷、降低房贷利率、提供购房补贴等方式刺激居民购房需求;供给端通过设立纾困—基金&#25b3;、政策性银行专项借款等方式盘活问题楼盘、救助困难房企,保交楼、稳民生。

  但一些现实问题的存在将会削弱੍上述政策的效果:一是在房企债务违约和楼盘烂尾风险没有妥善解决之前,需ર求端的刺激政策难以有效提振居民购房意愿;二&#256e;是当前的供给端政策主要遵循“政府引导、多层级参与,市场化运作”原则,可以盘活那些未来销售收入能够覆盖追加投资的地产项目,但对于未来回款不足(已大幅预售或难以销售)的项目作用有限,政府、银行、社会资本等均没有动力参与。因此现有政策仍不足以扭转地产颓势。

  三、未શ来房地产风ζⓦ险化解的途径有哪些?

  7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指出:“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坚持房子是ê用来住的、不是用∧来Ζ炒的定位,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压实地方政府责任,保交楼、稳民生。”

  当前房地产形势仍较严峻&#266c;,还需出台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房地产纾困政⇒策。一方面支持居民的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另一方面“保交楼”工作要攻坚克难,稳民生稳信心。

  第一,放松房地产调控,稳定房地产销售。房地产市场企稳回升是打破房地产困局的重要一环,销售回款增加将极大缓解房企资金链紧张问题,从而降低房地产风险。全国层面,适度下调房贷利率,降低居民购房成本,当前房贷利率仍处相对高τ位,∨若参照上轮地产下行周期中ⓩ房贷与一般贷款的最大利差,将有近1个百分点的下调空间;地方层面,适当降低落户门槛,调整限购、限贷、限售等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第二,建立全国性地产纾困机制,推进“保交楼、稳民生”工作。当前需求端最大的问题是期房交付风险,部分问题项目可以在政府引导下通过市场化方式化解,但对于那些未来回款不足的项目,由于无利可图,没有第三方愿意ϑ介入。在过往经验中,要么继续烂尾,要么业主集资自救。房地产企业是保交楼的责任主体,要追缴被挪用的项目原有预售资金,查处逾期难交付背后存在的违法违规♠问题。若仍无法解决,中央可以设立或ℑ授权地方设立专项纾困基金,针对无人接手的烂尾楼盘,基金出资一部分,业主再补交一部分,将项目完工交付。

  第三,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地产纾困项目,缓解房企现金流压力。政府的纾困基金只是起到一个引导作用,还需撬动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的力量,而金融机构会有风险和收益方面的顾虑。可以调整部分监管指标,并给予一些政策优®惠,以增强激励,例如增加相关的贷款额度,提供Τ专项再ੇ贷款等结构性政策工具支持。

  第四,优化和完善预售资金监管,保障购房ࢵ者合法权益。预售资金分为重点监管资金和一般监管资金。对于重点¦监管资金,要严格监管,防止违规挪用,&#25bc;保障项目建设和按期交付;对于一般监管资金,允许房企按需支取,缓解房企资金链紧张问题。

  第五,通过公租Á房、共有产权房等方式加快商品房去化,建立和完善房地产长效机制。当前房地产销售低迷,商品房去化难度较大,房企销售回款缓慢。一是政府可以折价购买用作公租房,并打包成REITs销售;二是作为共有‌产权房出售,政府参与可以确保房子按期交付,打消购房者疑⁄虑,而且总价款较低,刺激新市民购房需求的同时,也可减轻其购房压力。

  分析师:罗志恒,执业ÜÕ编号:S030052011ˆ0001

  免责声明:《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ψ,通过本微信公众号发布的观点和信息仅供粤开证券的专业投资者参考,完整的投资观点应以粤开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本公众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您并非粤开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控制投资风险,请取消关注、接收或使用本公众号中的任何信息。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粤开证券不会因为关注、收到或阅读本公众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客户。本公众号中所载内容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在任何情况下લ,粤开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中的È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

 👽 风&#266a;险提示及ઍ法律申明

ૡ &#25d3; 风险提示:股市有风险,投Þ资需谨慎

  法律申明:本公众号为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粤开证券”)研究院依法Υ设☻立、运◈营的研究公众号。

  本公众号不是粤开证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均来自于粤开证券研究院已正式发布的研究报告,本公众号所摘录的研究报告内容经相关流程及微信信息发布审核等环节后在∗本公ⓩ众号内转载,本公众号不承诺在第一时间转载相关内容,如需了解详细、完整的证券研究信息,请参见粤开证券研究院发布的完整报告,任何研究观点以粤开证券发布的完整报告为准。

  本公众号旨在交流证券研究经验。本公众号所载的全部内容只供参考之用,投资者须自行确认自己具备理解证券研究报告的专业能力,保持自身的独立判断,不应认为本公众号的内容可以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在任何情况下本公众号并不构成对投资者的投资建议,并非作为买卖、认购证券或其它金融工具的邀请或保证,粤开¡证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公众号发布的任何内容所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有关的其他损失承担任何责任,公众号所提及的任何证券均可能含有重大的风险,投资者需自行承担依据公众号发布的任何内容进行投资决策可能产ૌ生的一切风险。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均反映的是所摘录的研究报告的研究观点,粤开证券可以发布其他&#266a;与本公众号内容不一致或有不同结论的研究报告,亦可ી因使♫用不同的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观点和分析方法而与粤开证券其他部门、单位或附属机构在制作类似的其他材料时的观点不同或者相反。粤开证券并不承担提示本公众号投资者注意上述其他材料的责任,亦不对因投资者使用本公众号内容而导致的损失负任何责任。投资者如需寻求投资咨询意见的,应咨询其独立投资顾问。

  本公众号所载内容的版权归粤开证券所有,粤开证券对本公众号保留一切法律权利。投资者对本公众号发布的所有内容(包括文字、影像等)的复制、转载,均需注明粤开研究的出处,且不得对本公众«号所在内容进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ρ、删节和修改。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ટ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新浪µ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ffe1; 版权所有੟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