α 意见领袖丨曹远征(中银国际研究公司董事长、中国宏੨观经ૢ济学会副会长)
ο 美联储加息 的可ï能后果
区别于此前,因通货膨胀高企并持续,美联储反通胀的加息操作已成为确定性事件,市场已形成预期并不再讨论。反而不确定的是加息是否&#ffe1;会触及衰退,这成为市场的新担心。过去认为美国经济衰退可能会出现在明年,现在担心衰§退会提前至今年四季度发生。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美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组合已明显不同于过去。过去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分离的,这次疫情后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穿一条裤子”,形成准MMT的操作,央行通过发货币来购买国债,用开动印刷机的办સ法为财政融资,以对付疫情,防止衰退。这就形成ભ了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同进同退的局面。加息既表明市场利率的提高,更预示着央行资产负债表的收缩,这意味着货币政策收紧的同时,财政政策也在收紧,而货币和财政政策同时收紧,很可能成为引发经济衰退的导火索。
目前美国经济环比已有下行态势,是否会出现衰退ćd;取决于菲利普斯曲线的下一ι步变化。美联储今年以来持续大幅加息,除通货膨胀高企外,很重要的一点是π因为菲利普斯曲线发生了变化,通货膨胀率增长和失业率增长的交替关系越来越模糊,成为美联储放心加息的重要原因。但是这种关系是彻底模糊化了,还是只是一个短期现象?这还是个疑问,并成为市场现在高度关注的问题。由此,对美国经济未来的前景也就有了不同的判断。有预测认为未来会有衰退,但这种衰退很可能是像1946年衰退一样,是比较浅的。也有预测认为,现有的菲利普斯曲线很可能要发生重大变化,衰退将在今年发生,而且是比较深的。
世੪界经济是否Λ进入滞胀അ年代
今年1月,美联储在解释其货币政策转向时,指出“与大流行和经济充分开放相关的供需失衡继续导致货币膨胀水平上升”。其蕴藏的重要含义是,在疫情下,因供给不能响应需求,进而形成‘了成本推进,σ成为这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形式。尤其在今年2月底俄乌冲突爆发以来,成本推进日益明显且强烈。如同美国一样,欧元区和英国的CPI都出现了快速上升,迫使其央行不得不频繁大幅加息。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因为这种∴发生在供给端的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不同于需求端需求拉动型的通货膨胀,是一种结构型的,不仅¯使作用于需求端的ⓟ总量紧缩性财政货币政策因药不对症,效果如隔靴搔痒,而且因结构调整的缓慢性,从而使较高的通胀水平会持续维持,并有可能形成工资-物价的螺旋上升。
通常认为,自2008年金融危机后,世界经济进入新常态,出现了低增长、低通胀、低利率、高杠杆的状态。如果较高的通胀水平持续维持,意味着这种新常态发生了改变,出现了高通胀率、高利率和低增长的新组合。如此,高杠杆能否维持也成为疑问。一®旦形成这种状况就与四十年前的世界经济状况很相似了。上世纪⊗八十年代,在石油危机冲击下,发达经济体一方面经济停滞;另一方面,通胀却维持在较高水平,出现了前所未见的所谓“滞胀”问题。可以合理想象,这次俄乌冲突导致的能源价格持续上涨,对发达经济体,尤其对西欧ü冲击巨大,在生产成本快速提高的同时,经济增长却难以提高,于是滞胀问题就会出现并可能会长期化。
¤
这次CMF(中国宏观ⓔ经济Γ论坛)报告中指出了形成高通胀进而“滞胀”的三个因素:
Ä
1、全球化逆转જ
ૄ 特别是俄乌冲突后,各国都ã考虑供应链安全,于是不按照效率最高、成本最低的方向来进行全球化,反而从安全角度ⓞ来考虑,从而提高了生产成本。
ⓖ2、劳动力ਊ成本提高Ð
由于过去作为生产中心👽的东亚人口老龄化等种种原因,劳动⇔成本在提高,生产制造成本€也在提高。
3അ、…能♠源价格上升
特别是俄乌冲突、࠽全球气候变暖等导致能源价格持续高涨,这种情况下生产成本也ćb;会੧提高,使成本推动型的高通胀持续维持。
然而,从学理上讲,上述三个因素仅是形成滞胀的外部条件,问题的关键在于形成滞胀的内在机制是否成熟。换言之,是否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已成气候,推动菲利普斯曲线持续向右上方倾斜。市场目前虽未看到这种β螺旋,但已有端倪,德国柏林已有示威活动。也正是对这一螺旋的担心,成为美欧央行冒着衰退风险持续大幅加息的原因。此举能否阻止或打断工资-物价螺旋°上升,也为市场ćb;所高度关注。我们认为,世界经济,尤其发达国家经济进入高通胀,进而滞胀的年代是有可能性的。但这种可能性的实现取决于世界经济结构是否会发生深刻的调整,特别是取决于以俄乌冲突为标志,世界政治经济格局是否会长久地由过去以规则为基础的多边治理转向地缘政治经济的“团团伙伙”安排。
´ ‰高度关注世Ì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动
作为全球Ò三大经济体之ⓕ一的欧洲,因俄乌冲突所带来的能源危机已踏入“滞胀”泥沼。一方面通胀高企,另一方面经济已开始衰退。更为严重的是,能源价格的结构性上涨,正深刻挑战着其制造业的竞争力。当前,欧洲天然气价格飙升到极高水平,相当于油价每桶超过350美元,德国法国的年度电ç价已是正常水平的10倍左右。按热量计算的煤和天然气价格均比同热量单位的油价高2倍以上,其中煤和油的比价关系首次出现反转,即煤贵于油。欧洲,尤其德国,以化工为代表的能源密集型工业是其制造业竞争优势。目前这一优势正受到削弱,构成德国出现贸易逆差的重要原因。市场担心,如果能源形势得不到缓解,今年冬天以后,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的局面将会形成,欧洲制造业竞争优势将会受到永久性伤害,全球重化工业产业链将会重组,从而将不可避免地对欧元和英镑前景构成压力。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一反常态,出现了快速上升,正是与俄乌冲突为标志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相关。俄乌冲突导致能源价格变化,使欧洲经济陷入严重困难,使欧洲货币,尤其英镑、欧元都大幅贬值。而欧洲货币的ઘ急剧贬值,尤其欧元、英镑对美元汇率均到了历史的低点,相应地带来了美元指数的升高。因此,美元指数上升,不仅仅是美联储加息,更重要的是其他货币的ⓝ贬值,俄乌冲突引起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动是其主要成因。
从这个角度观察人民币的汇率,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论。目前人民币只是相对美元有所贬值,但相对其他货币都在升值之中。对美元贬值是因为美元指数持续走高。这一结论与去年讨论人民币升值的结论是一致的。去年人民币大幅升值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下滑,曾经一度下探89,今年人民币大幅贬值的主要原因是美元指数上升,美元指数上◯摸到110。美元指数在一年间出现了20个基点的波动,十分罕见。下一步,美元指数还会继续升高吗?市场认为,主要还是取决于今年冬天欧洲过得怎么样,如果过得不好,欧洲货币,尤其欧元、英镑还会继续贬值,美元指数还会继续升高;相反,如果欧洲能够平稳度过今年冬天,美元上涨的态势也就会Ċa;基本终止,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的态势也由此会发生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讲,要高度关注俄乌冲突对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其中欧洲是关键变量,今冬明春是转折节点。
美元指数是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即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才出现的。此后,美元指数共出现过三次大幅·上升与下降的过程,并且每👿次都是世界经济格局与国际货币体系结构调整的先兆。
第一次是198•5年前后,198‡5年3月美元指数涨到历史高位,达到163.85,结果导致当年9月“广场协议”的产生。美日德英法五国联合干预外汇市场,抛售美元,促使日元和马克大幅升值,进而诱导美元指数下行,形成了国际货币结构的一次重大调整。广场协议后,日元与马克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日趋上升,甚至超越英镑和法郎,成↓为重要货币。
第二次是世纪之交。上世纪90年代,受“新经济”的推动,美国经济景气持续了106个月,并形成了良好的国际收支状态,美元指数也ਜ于2001年上⌉升到120。然而随着高a0;科技泡沫的破灭及911事件的出现,美元指数又开始下跌,不仅催生了欧元,而且完备了欧元成为仅次于美元并与其竞争的国际货币的条件。
这次俄乌冲突后,美元指数快速上升是第三次。目前看到的情况是:尽管美元指数在升高,但美元的†国际使用率在下降,已经下降到60%以下。相形之下,其他货币的પ替代率却在提高。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今年以来,随着RCEP的建成,清迈机⌈制逐步带入到RCEP中,与此同时,上海合作组织也在扩容之中,并强调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经济金融合作。由此,客观形成a1;一种趋势,即RCEP的低成本制造业竞争优势通过中国正与上海合作组织低成本的资源能源竞争优势相结合,进而会形成新的更强大的竞争优势。而形成这一新的竞争优势的指向不仅仅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而且是区域金融本币化。换言之,中国作为联结这个区域的地理中枢,将日益发挥其经济金融枢纽作用。从这个意义上看,这次美联储的Ø加息及随着美元指数的上升,不是孤立事件,反而是一连串事件开启的先兆,既预示着全球宏观经济表现的反转,也预示着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动。应该从全球的视野观察和理解这一问题,从而才能做出正确的应对。
(◑本文作者介ⓨ绍: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Ë博士生导师。)
હ Δ
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ï为Æ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和观点。 ૩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Æ,选择“Š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
²中国银行首席经济学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4€00ë-052-0066 欢迎批评指ñ正
新浪简介┊AbÞe;out Sina┊广告服务κ┊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ઘ证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Ξ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સ公司 版权α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