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私募量化大厂”从十大股东名单上消失

发布日期:2022-05-11 09:12:31

  原标题:当“私募量化大厂”从十大股◊੍东੝名单上消失·····

ì  来∼源:资事堂&#25bd;

  作者 | ℜ孙建楠η

થ›

  编辑&#222e; | 袁畅

  &#266a;百亿ô量化私募的名字“消失”了☜!

  一些喜欢钻研ૌ上市公司定☺期报告的投资者一定发现了今年一季报的બ这个最新情况。

  Ÿ根据第三方统计,一પ些著名量化大厂的持股案例数,已从2020年末的每季度上百起,悄然∃减少到个位数。

  一些大型量化机构的”名字更૎是已经悄然从上市公司઼股东榜上消失。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量化大厂对A股市场♤的∩Ι交易参与频度和热度都在急速萎缩。

 ⇐ 曾经被热议Ö的20%以上的日成交占比,仿੆佛已经是被淡忘的过去。 

 ી “量⊃化大ò厂”的现在和未来究竟在哪里?

  01Τ

  量化¿私募去哪了?

  中国最头部量化私募中,明汯Σ投资、δ九坤投资、灵均投资、幻方量化、金锝资产是代表机构,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行列中,总能看到上述机构的“曝光”。

  以明汯投资为例઱,该公司是中国最早突破500亿大关的量઼化机ਮ构,

  在其突破上述规模的2020年,明◈汯投资一度 出现在上百家投资标的◙的十大股东行列。

  资事堂曾经统计过:2☻020年三季报中,该机构曾现身超过180家上Ê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中。

  ૣ到了20∧21年一季度,出现明汯身影的上市⊆公司数量减至20家左右。

  而到á了最近三个季度&#263b;,明汯投资的现身公司,每季度¦都只有一家(下图)。

੦  另以九坤投资为例☻。∼

  2021年三季度末∨,九坤旗下产品出现在上市公司十大股东的次数为55次(存在两只产લ品同时进入一家公司股东名单)。

  到了四季度末,◈出现的次数–将为13▒次。

 á 转眼到了今年一季度末,九坤投资与上市公司股东名单“绝缘&#266a;”。&#263f;

  再以幻方量化为例,这是中国首家规&#266a;模破°千亿的૥量化机构。

  2020年Κ四季度末,幻方产品出现在十大股东的次数近40次。到了2021年四季度末,出现Ê次数降至零,今年一ਜ਼季度也是毫无踪迹。

  资事堂梳理了灵均投资、金锝资产、天演资本、启林投资、衍复👽投资、千象资产、金戈量锐、¿佳期投资等百亿机构,均未出现在今年上市公司一季报大股东名单中。ਪ

  Β02

 ƿ 说法各异

  百亿量化അ机☞构为何突然“低调行事”ⓘ呢?

  一家百亿量੭化机构的投é资总监回应资事堂:♨此前买入前十大股东的现象属于小概率事件,现在量化机构对进入股东名单更加谨慎,也是持仓组合更加分散的体现。

  另一家头部量化机构市场部负责人则指出:ણ此前出现在股东名单次数ℑ较多,是因为产品账户较为集中所致。去年开始产品账户增多,不排除不同账户买入同一家上市公司,Β但因为资金更分散,因此外界难以再看到上榜股东名单的情况。

  对于上述管理人给出的¿版本,一位主管基金研究♤的人士透露:受托管理规ⓕ模的缩减也导致百亿量化机构曝光频次大幅降低。

  03

  “回撤事件”૝成分水岭

  ઞ2021年三季度,量化私募在A股的ã地位陡◐然上升。

 Ó 我们来&#25a1;回顾一下市况♩:

੍  去年6月末开始,沪深两市成交量Þ放大·,展开了延续数十日的万亿成交记录。

  8月末,“量化放大成交量”的声音不绝于耳,甚至出现量化交易占成交量三分之一等说法,量化机构成为A股“风暴眼”。到了9月下旬ⓥ,情况直转之下,随着指数行情冲高回落,量化基金净值ù曲线不约而同“掉头向下”੝,冲击显著。

  “如上图,百亿量化私募的净值曲线,几乎都在去年9月下旬ક开始走“下坡路”Ψ。

  招商证券报告曾推测,当时头部量化私募很可能超配周期股所੧致,继而遭受到了周期板块的回撤带来的净值损失。且管理规模可能已经接近资金ƒ容量的上限੡,稳定获取超额的难度正在变得越来越大。

  亦有业内传言,个别头部੫量化机构超配新能源股票,导致ા净值曲线大开大合ઐ。

  实际上,2♤0ઘ21年12月初-2022年1月份新能源板块出现显著调º整。

  04

  ⓔ规模缩减的印证?

  值得注意的是,量化大厂开૨始大幅降低Í在股东名单曝光度,正是从去年四季度起开始出现,直至目前几≠乎“绝迹”的现状。

  公开信息中,幻方量化于去年11月开始严格限制规模,暂停所☏有产品募集。到了12月末,该机构反思不Δ佳业绩Ü时指出“量化资管行业规模扩展太快,策略同质化严重,加大了整体操作的难度。”

  海通证券的最新研究指出:规模的迅速扩张使得头部私募不得不降低交易频率,导致在依旧十分有效的高频策略或因子上的应用强度明显减弱,损失了一部分收益ફ。其´次,规模的扩张提升了单只股票的交易成本,也对收益产生了相当程度的损耗。两者交织在一起,最终对头部私募的业绩形成了戴维斯“双杀”ࢵ。

  一个推测是:规模变化对持ઞ仓交易成本Ü的提升,导致收益锐减,并实现负反馈,减少了对单票的∂超配。

  另有一个因素¥不能忽略⇒λ。

  此前量化机构在股东名单曝光度高,还得益于收益👽👿换工具的使用&#25d0;。

  先后有多⊗家头部机构通过券商的杠杆融资服务,借é道北上通道等渠道进行交易,可放大收益。≤

  但去年末,证券业协会±发布《证券公司收益互换业务管理&#266a;♨办法》,其中规定:“收益互换业务不得挂钩私募基金及资管计划等私募产品、场外衍生品,证监会认可的情形除外·····。”

  合作券商>无法给私募提供加杠杆的服务后,量化大ⓥ厂们失去了另一个进入股东名单的“助▣手”。

  本τ&#263b;期责任੟编辑 倪静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è利Í扫描二维码关હ注(sinafinance)

&#25bd;

新浪财经ਪ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ધ Rights Reserved 新浪ô公司 版ζ权所有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