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数”立信心

发布日期:2022-09-28 17:02:02

 ÿ 文/新∗浪财经意见领袖专栏੧作家 李冰

  全球各地极端天气频发,ñ气候变化挑战已迫在眉睫。为了应对这一全球性挑战,截至2022年7月,占全球碳排放量91%的国家正在讨论、已经宣布或者设立了碳中和目标。然而,俄乌冲突、઴新冠疫情、地缘政治等因素对全球社会和经济产生了巨大冲击,供需失衡、通胀高企、能源危机接踵而至。为了应对全球能源危机,短期内不少国家和地区可能不得不重新考虑包括煤炭在内的化石能源,尽管这与减排议程背道而驰。但与此同时,由于全球能源供应持续波ⓑ动,包括中国在内的不少国家对长期加大投资低碳能源基础设施更加笃定。

  中国已明确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的“双碳”目标,并致力推动绿色经−济转型。中国人民银行预测, 为实现“双碳”目标,2030年前中国每年需要投入2.2万亿元人´民币,2030到2060年每年需要投入3.9万⋅亿元人民币。如此规模的资金投入,不仅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私人部门和资本市场共同发力。金融机构和企业需要更加充分地利用国内外融资渠道和资源,也为全球投资者带来了不容忽视的机遇。

  在中国,绿色债券是◙仅次于绿色信贷的第二大绿色融资渠道。今年7月,中国绿色债券市场的首个μ统一标准《中国绿色债券原则》正式发布,该标准与国际资本市场协会(International Capital Markets Asso'ciation)发布的《绿色债券原则》保持一致。《中国绿色债券原则》将有效推动中国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并成为中国实现绿色转型的重要阶梯。

  去年,中国成为全 球第二大绿色债券发行市场,共发行850亿美元绿色债券,其中约有三分之一(270亿美元)发行在离岸市场。今年以来,由于利率上升,市场动荡,部分ESG投资项目受到争议,全❄球绿色债券市场面临下行风险,中国绿色债券发行也受到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中国重塑绿→色债券市场信心,并着力推动市场发展的努力显得尤为可贵。

  可持续金融逐渐成为金融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更多投资者的青睐。但部分ESG投资项目因名不副实而备受争议,因此确保↔资金用于真正的绿色项૞目,将便利投资者甄别项目做出ਯ投资决策,有助于绿色债券市场获得更多投资者关注,并提升运行效率。

  此前,中国允许50%的境内绿色债券募集资金用于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运营资金,而气候债券倡议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等全球性标准要求这些资金只可用在在绿色项目中。随着《中国绿色债券原则》的发布和实施,这一现状有望很快得到改变。根据《原则》要求,募集资金须100%用于符合规定条件的绿色产业、绿色经济⇐活动等相关的绿色项目。国内绿色债券发行人须遵守《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1年版)》对绿色项੒目的认定,而境外绿色债券发行人须遵守《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气候变化੘减缓》(Common Ground Taxonomy—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或《欧盟分类气候授权法案》(EU Taxonomy Climate Delegated Acts)相关规定。

  债券融资在推动碳排放密集行业的能源转型方面也在发挥重要作用。今年6月,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发布&#263a;《关于开展转型债券相关创新试点的通知》,拟推出转型债券,支持传统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根据统计数据,截至8月底,已有近20只转型债券在中国境内市场发行。与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融资项目为承诺降低排放或减少用水量的企业´提供Σ激励机制,这不仅将推动中国的绿色转型,对于一直希望通过投资带来积极社会影响的国际投资者而言,中国债券市场也将获得更多关注。

  更加优化的政策框架和融资工具也增加了投资者对于绿色债券等可持续金融相关的数据需求。这意味着企业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执行õ状况要更加公开、透明。中ત国企业在ESG信息披露方面还有待提升,比如目前还没有强制要求披露绝对排放量等气候ⓥ相关数据。

  同时,金融数据∇和信息服务提供者也应当从提升数据质量和服务性ò等方面加大资源投入,为金融机构和投资者提供广泛、准确且一致的数据和信息。例如,更加细化的数据能够帮助基金管理机构选择与其ESG目标和策略相一致的◘投资机会。更加统一且透明的ESG评分体系有利于避免造成混乱和杜绝 “漂绿”行为。将ESG考量纳入指数解决方案,也将帮助更多投资者以更高效率和更低成本进入可持续投资领域。

  简而言之,更完善的数据将有助于增强ESG投资的透明度,加强投资者对于ણ中国市场ESG投资的信心,ξ助力“双碳∗”目标下中国绿色金融市场更快发展,并帮助全球投资者把握中国“双碳”战略带来的历史性投资机遇。

  (本文作者介绍:彭博亚太区β总裁,主管彭博在亚太地区ä金融信息和企业级业务,负责彭博亚太地区业务运Ǝ营和产品战略制定)

ડ ∈¦

  新浪τ财经意见领袖专栏文章均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财经的立场&#256e;和观点。ψ

Ω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ਫ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25a1;彭博亚太区总裁,主管彭博在亚太地区金融信息∫和企业级业务,负责彭博亚太地区业务运营和产⊆品战略制定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ਜ 电话ો: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બ服务┊联系我们┊招聘 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266a;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û有ਫ

关于

发表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